发布时间:2024-11-01 21:53:50 来源: sp20241101
科技日报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19日获悉,利用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的早期科学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新发现56个“变脸”活动星系核以及44个“变脸”活动星系核候选体。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
活动星系核是星系中心极其明亮的致密区域,其辐射非常剧烈,是宇宙中最亮的持久电磁辐射源之一。“变脸”活动星系核是一种特殊的活动现象,就像川剧变脸一样,它们的活动形态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变。这种快速“变脸”事件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对理解超大质量黑洞吸积过程与宽线区结构,以及活动星系核与星系协同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此前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发现了百余个‘变脸’活动星系核,郭守敬望远镜也有若干发现,但‘变脸’活动星系核背后的物理机制仍然未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薛随建说,DESI计划拟观测数百万个活动星系核和类星体,通过建立大统计样本来揭示“变脸”活动星系核背后的物理机制。
DESI计划能够高效地对全天的目标完成快速光谱拍摄,提供前所未有的海量光谱数据。“借助于此,我们通过对比斯隆数字巡天与暗能量光谱巡天的光谱,同时结合美国兹威基瞬态研究设施(ZTF)的测光观测,就可以系统性地搜寻潜在的‘变脸’活动星系核,并开展统计分析。”DESI计划国际合作理事会成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邹虎说。
“在这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活动星系核的不同类型发射线‘变脸’事件,并限制了发射线‘变脸’的顺序。同时,我们的研究显示,‘变脸’可能是活动星系核演化的一个特殊且必经的阶段。”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郭威坚博士说。
据悉,目前DESI已经完成了50%的观测任务,已发现的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的光谱数量已超过300万条。届时将有超过1000个“变脸”活动星系核被发现,这将推动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变脸”活动星系核的物理机制。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