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为世界远洋渔业作出哪些贡献?

发布时间:2024-12-23 18:01:33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社 北京10月24日电 题: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为世界远洋渔业作出哪些贡献?

   中新社 记者 陈溯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白皮书,全面梳理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理念,分享中国远洋渔业的履约成效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以期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推动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远洋渔业始于1985年,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促进世界水产品贸易作出积极贡献。

  白皮书指出,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中国出口水产品374.74万吨,出口额占全球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2%,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欧盟、东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为世界水产品的供给和消费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水产品国际贸易增长显著,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

  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会长张显良表示,2022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023万吨,总额4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最高,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水产贸易往来,成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互利合作,不仅发展远洋捕捞,还发展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在合作国投资建厂建基地,增加了当地就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重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发展远洋渔业的同时,中国高度重视自我约束,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海洋利用之中。

  白皮书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养护和长期可持续利用。中国从2020年起,对以鱿鱼为主捕对象的部分公海渔业实施自主休渔,这是中国进一步加强公海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白皮书指出,“十三五”期间(2016年至2020年),中国远洋渔业规模保持稳定,“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继续严格控制远洋渔业规模,坚持远洋渔船数量控制在3000艘以内、远洋渔业总产量控制在230万吨左右的目标。同时,中国鼓励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提升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水平。严格限制过度扩大远洋渔船吨位,最大化降低捕捞活动对海洋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中国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严格控制远洋渔业企业和渔船数量规模,以‘零容忍’态势严厉打击违法作业,在西南大西洋公海、东南太平洋公海和印度洋北部公海部分海域实施自主休渔,养护公海渔业资源,展示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张显良说。

  持续深化国际渔业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层面的国际渔业治理进程,始终严格执行远洋渔业有关国际管理制度和措施,全面履行船旗国义务,彰显负责任的国际担当。”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表示。

  当前,全球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面临气候和环境变化等威胁,渔业资源跨区域分布、流动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渔业管理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白皮书指出,中国深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远洋渔业对外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互利共赢合作,不断巩固多双边政府间渔业合作机制,助力合作国家和地区渔业发展。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完善多边磋商机制,深化科技交流,扩大经贸合作,打击非法捕捞,促进全球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和长期可持续利用,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造福沿海地区人民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远洋渔业起步晚,但在起步伊始就高度重视自我约束与合作共赢。”唐议表示,回顾过去,中国远洋渔业在发展中治理,在治理中完善,对全球渔业治理的贡献度不断提高。放眼未来,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完善公平有效的国际渔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全球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为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