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知新觉)

发布时间:2024-12-01 07:01:19 来源: sp202412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主张敬天保民、仁者爱人,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形成了以和为贵、天下无讼的价值追求,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罪责理念,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理智慧,能够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丰厚滋养。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在立法上坚持与时俱进。“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也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主张“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为与时俱进完善相关立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注入精神动力。要根据实践发展需要,对涉及社会稳定、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例如,立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人权保障不断提高的新需求,在立法上更加注重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针对当前违法犯罪活动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在严密法网的同时,通过完善规则增强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教育矫正功能,更好教育感化违法行为人。

  在执法上做到宽严相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崇尚“法必明、令必行”的执法理念,同时形成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思想,强调不能滥施刑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了智慧启迪。要在执法上做到宽严相济,对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类违法行为依法准确适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措施,严肃追究违法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防止违法行为因得不到及时纠治而发展为社会危害更大的犯罪行为。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准确把握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的界限,严惩严重犯罪,对较轻犯罪少捕慎诉慎押,最大限度节约执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在司法上维护公平正义。《说文解字》将“法”解为“平之如水”。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形成了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平等观念。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弘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坚决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坚持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并重,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原则,依法审理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确保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守法上注重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德法共治、隆礼重法、明刑弼教、讲读律令等思想,对于推进全民守法,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发展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更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努力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体公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平安中国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8日 13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