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3:32:10 来源: sp20241109
新技术创造供给,新业态释放需求——
我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为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强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也为旅游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眼下,全行业信心满满、干劲十足,锚定旅游强国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担负起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使命任务。
守正创新 科技助力
以光影为画笔,以夜幕为画卷,融合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二十四节气以光影路的方式呈现,让科技感十足的光影粒子在虚拟的北京地标建筑上跳跃……5月20日,一场数字艺术嘉年华在北京数字艺术园区启幕,带游客领略夜间旅游的梦幻与绚烂。如今,夜间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一批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产品,依靠挖掘文化资源、运用科技手段,让“诗和远方”在夜空里不断延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得天独厚、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人文资源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优势。旅游业的未来,需要守正,绿水青山、优秀文化等是需要守护好、传承好、挖掘好的宝贵财富;也需要创新,以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认为,“新”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互联网催生新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供需两端对接效率;二是利用科技赋能旅游产品,创造超出物理景观之外的虚实结合甚至纯虚拟化场景,让游客丰富在地体验、加深对目的地文化的理解。
科技是助力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建议,要加快推进5G、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鼓励旅游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与旅游产品和服务设计相结合,不断拓展科技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质增效 改善体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旅游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各类旅游资源潜力持续释放,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一方面,我国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1.57万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39家,共有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854个,邮轮旅游、海洋旅游、康养旅游等多元业态大量涌现,人们出游选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我国加快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服务中心3500多个,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5万座,旅游便民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出游体验持续改善。
尽管我国旅游发展的“基本盘”越来越稳,但从供给角度看,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行业竞争的加剧,旅游业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面临提质增效的挑战。
如何对有限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创造更多旅游精品名品?宋瑞注意到,当前市场对“小而美”的精品旅游项目充满期待,正在推动旅游投资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旅游投资项目将更多关注项目本身质量和持续运营能力。此外,旅游投资精细化更有利于将资金和资源集中投入到真正有发展潜力、有竞争力的新兴业态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的水平,降低旅游企业成本,提升游客体验,也是旅游业需要持续发力的方向。去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例如,在江苏花果山景区,项目通过5G紧急终端喊话、5G-IP无线调度系统、5G智能停车指引系统、5G实景导览、AR导览、云分享等创新场景,间接减少景区管理人员526人,年均节约费用超3500万元。经评估测算,30个试点项目的综合管理成本平均下降约15%。
融合发展 创新业态
在广东佛山,“千古情”演出为周边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南海湾森林生态园等景区带来大批游客;在湖北武汉,多维体验剧《知音号》今年春节期间开启双场演出,接待人数大幅增长……据测算,今年一季度大中型旅游演艺项目演出场次4.06万场,同比增长48.86%;票房收入31.44亿元,同比增长37.89%;观演人数2254.71万人次,同比增长39.55%。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正在叠加更多丰富选项,观演+观光、民宿+非遗、书店+咖啡馆……拉动消费的“乘数效应”尽显。
“旅游作为大众的重要生活方式,与文化关系密切,高度契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石美玉表示,非遗门类复杂,不同门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联结点有较大差异,必须根据不同非遗门类项目的特点,守正创新,找准适合与旅游融合的方式、路径、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融合效益。
旅游不仅可以叠加文化,立足与众多行业内在关联、相互牵动等特点,“旅游+”“+旅游”的产业链、生态圈正在延展。如今,村晚、村BA、演出、赛事、影视剧,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宋瑞认为,要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生态、农业、交通等诸多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空间、新要素、新内容、新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单一形态向复合形态的高质量、深层次转化。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表示,各地要结合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影视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产品,构建高质量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不断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记者 张雪)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