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8:48:03 来源: sp20241115
呼吁校园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已非新话题。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再次提出“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建议,认为广州在一二十年前就已先行探索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但时至今日成效尚不明显,与市民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
寒暑假将校园闲置的体育设施开放给市民使用,是美好的想法,为何一直未能成为现实?记者采访发现,症结主要在“三难”。
难点1 校园安全难以保证
早在2003年,广州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物价局就联合发出《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收费项目和标准作出规定。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拟定《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公办学校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周一至周五学生离校后,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
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试行一段时间后,又因各种原因中止开放。如今,广州仅有部分高校的露天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部分学校的游泳池、球场等以收费形式对外开放,但数量很有限,绝大部分大中小学的体育场馆设施均未向公众开放。
首要的原因,莫过于校园安全卫生等风险防控责任大。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与教学区域并无相对的物理隔离,因担心大量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增加安全卫生风险,管理压力加大,学校对开放设施缺乏积极性。
当前,广州某知名高校的体育场馆可供市民预约使用。该校体育学院负责人张老师(化姓)接受采访时说,学校须确保外来人员在使用场馆时不会对校内师生造成安全威胁,外来人员管理、服务质量保障以及安全隐患排查等,都需要校方颇费心思。“学校的学生、教师,包括带小孩的职工都在这一块地方活动,万一出个什么意外就头疼了。”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游泳馆、篮球馆和羽毛球馆均在特定时间对外开放。不久前,华附篮球馆还租给附近一家医院作该院新年晚会场地之用。华附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学生处副主任杨超坦言:自己全程都要在现场,因为有消防压力。
难点2 校内外需求不易平衡
几位受访者提到,开放校园体育设施,还需平衡校内外使用需求,优先保障校内学生使用。以华附游泳馆为例,教学日每天傍晚时分才开放,此时选择课后时间游泳的学生会和社会人员共游;除常规游泳课外,华附每年还会举行两次游泳比赛,其间场馆也暂停对外开放。
在张老师看来,如果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尚且无法满足校内师生需求,还要开放给校外人员使用,将带来冲突和矛盾。“我们学校篮球场加起来有六七十个,还不够学生用,而且场地不是单一功能的,有通用性,打完篮球后接下来可能有羽毛球训练、乒乓球训练。所以,校内外使用的平衡是有难度的。”
难点3 运营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对于开放校园体育活动场地,需在安全责任、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等问题上有相关的政策保障措施。”广州市荔湾区一小学校长说。
记者了解到,对因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所需新增建设的物理隔离等安全设施,以及额外增加的设施维护管养、服务管理人员、公众责任保险等各项经费的来源,目前尚无明确的政策依据;对于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受托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也无具体的规范性指导意见。
张老师坦言,学校体育场馆现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维修维护成本高,经费紧张,“高档次的场馆用电成本是巨大的,一旦开空调,更不得了。”张老师说,且随着场馆老化,陆续翻新在所难免。若能对外开放、付费入场,有利于补充学校的维护成本。
但对有的学校而言,钱不是主要问题。有学校说,晚间时段或者寒暑假聘用的一些保安实为兼职人员,时薪并不高,“有些学校不在意那点钱,怕的是管理压力。因为开放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责任。”
对于是否请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各校做法不一。记者采访发现,当前,部分开放校内体育设施的学校和第三方公司合作较为紧密,因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学校省心省力;有的校企合作则较为松散,因为校内使用频繁,还承接了很多比赛和活动,因此“学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必须是校方自主控制的,不能交给第三方,有空缺才会租给他们”。
建议
机制体制联动或是破解之道
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40%以上的体育设施分布在各类型学校。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资源,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社会资源。有受访人士认为,开放校园体育设施是系统工程,单靠学校自身投入还远远不够,机制体制联动才是“拆除校园围墙”之道。
张老师认为,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等更应该去考虑这些问题,腾出适当比例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现在一些新开发的小区住了几万人,却往往连一个像样的公共足球场都没有,其实一些通用、简易的体育场馆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加大力度。”
南沙区政协主席翁殊武则认为,应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共用理念,进一步明确公办学校带头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政策导向,在未来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对社会开放的需要,切实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立由市教育、体育、卫健、财政、公安、市场监管、发改、规划、建设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市此项工作的统筹协调联动。
翁殊武建议,加强资金保障,对学校因设施对社会开放所需开展的物理隔离设施改造,以及新增的场馆设施运维管养费用、管理人员成本、责任保险费用等必要的资金,各级财政应予以合理安排,并鼓励设施运营管理单位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进入校园健身运动人员的管理。
“抓紧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广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不仅有利于尽快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助推广州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而且有利于促进体育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建设体育强市,以活力健康之城的形象迎接2025全运会。”翁殊武说。
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陈亮 实习生 谢欣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