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7:49:37 来源: sp20241201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锚定绿色低碳方向,经济焕发新图景。
向“绿”而行——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从淄博到东营100多公里,百万吨全程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助力胜利油田高效采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济青中线济潍段高速公路全长161.86公里,研发新型能源管控平台,打造光伏边坡一体化试验路段,在运营阶段“净零”排放;
在日照岚山区,钢铁企业集成100多项先进炼钢技术,挂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从工厂到景区的绿色蝶变……
一个个场景,见证着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奋力“转身”的不懈实践。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如何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山东省孜孜以求。
“独角兽”“瞪羚”企业奔跑,“四新”经济持续上扬,“十强产业”转型蝶变,山东始终保持着稳扎稳打的发展韧性。近三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2023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之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万亿级城市达到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电从海上来,风起绿电生。从潍坊昌邑市北部向海出发,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正在平稳运行。海天之间,一座座风机矗立,叶片徐徐转动,阵阵海风转化为“绿电”,点亮万家灯火。这是山东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试验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约9.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9万吨。
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能源是重点领域。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胡薄介绍,山东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能源低碳转型高效推进。截至今年3月底,山东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9728.1万千瓦,占总装机量45.1%。
一组对比数据,展现山东经济发展向“绿”而行——“十四五”前3年,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8%,经济年均增长6%以上,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
向“新”而行——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青岛莱西市,机器轰鸣间,一台台废旧家电重获新生……这里是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新材料再生3万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公司以废旧家电为切入点,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再循环产业体系,旨在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探索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屏幕可以像卷轴一样卷起来的激光电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ULED X电视……走进位于青岛的海信视像科技公司,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显示技术的迭代更新。“我们运用多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横向品类的拓展和纵向产业的延伸。”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表示,公司推动生产智能化、绿色化,寻求行业增长新空间。
传统产业新模式,传统产业新产品,这是青岛两家家电制造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殊途同归。
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山东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讲究“稳”和“变”。
稳,是因地制宜的稳扎稳打。今年,山东提出“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左右”“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确保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三个数字目标——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山东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以传统码头为基础,建成全球领先的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今年一季度,山东港口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7%,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5.3%,实现首季开门红。从理念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业务创新,码头忙碌运转,航线四通八达,山东港口日照港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吞吐量位居沿海港口全国第六位、全球第七位。
变,是先立后破的创新之道。今年开始,山东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科技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产业升级,抢抓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机遇,加快构建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组成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向“融”而行——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智能水肥监测一体机、智能巡检机器人、中医健康管理机器人……不久前,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山东展厅展示了以数字化融通各领域建设的生动实践。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释放出强劲新动能。
智慧农田、智慧温室、智慧果园、智慧渔场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近千处,全省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走进烟台“耕海1号”海洋牧场,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融为一体。在这里,“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的数智化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使得渔业养殖不再靠天吃饭,高效养殖各类海水鱼超50万尾。
工业领域是产业数字化的主战场。山东推动石化、钢铁等产业提档升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显著。2023年,山东省数实融合活力指数90.4,位居全国第二。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7.3%,29个平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型平台。
以5G、千兆光网、算力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底座。2023年,山东新基建扩量提质,深入实施“双千兆”工程,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超过85%,全省16市市区、县城城区、乡镇镇区和省内海岸线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我们将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更好发挥数字化驱动作用,赋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表示,山东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创新引领、做强产业支撑,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0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