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品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4-11-22 02:10:36 来源: sp20241122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他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系列反喻表意强烈,引人深思,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

  回看历史经典,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之所以传之后世,正是因其以浅近明快的风格生动展现了游牧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红楼梦》之所以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则源于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与细致入微的剖析;而鲁迅能够塑造出祥林嫂、阿Q等生动人物形象,也是因为他深刻洞悉底层民众的处境及其精神世界。

  一部好的作品,必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够令人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触动人心,激荡共鸣,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深入了解和真实反映人民生活的基础之上。

  艺术工作者只有脚踩坚实的大地,才能更好地放飞想象的翅膀。

  新时代,从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2021年初,电视剧《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福建对口帮扶下,宁夏西海固人民易地搬迁至闽宁镇,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故事。

  2021年11月,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回忆起自己多年前在福建工作期间向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介绍我国菌草技术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好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其既记录了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反映了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同样,人民的需要也是文艺作品的根本价值所在。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他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工作者扎根现实生活,深入人民生活之中,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不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文艺创作的大道越走越宽,文学、戏剧、电影、电视、舞蹈、曲艺等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电视剧《繁花》、电影《第二十条》、话剧《情系贺兰》、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一批密切反映时代变迁、深刻描摹现实、书写普通人奋斗的精品力作竞相涌现。这些文艺作品立足中国时代变革、聚焦人民生活发展、为人民鼓与呼的同时,也赢得了人民一片叫好声。

  艺术源于生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孟利铮 王卓婕 李英卓 毛长志 娄郝 宋春燕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