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0:36:18 来源: sp20241125
图①:曹县八里湾风景区。 郝兆红摄 图②:曹县汉服电商在直播销售。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图③:汉服设计图。 曹县斜塘衣庄服饰有限公司供图
夕阳刺过云层,倾泻而下,染红了万亩荷塘。
几名年轻姑娘身着汉服,纤腰袅娜,漫步其间。轻风抚过,裙裾飞扬,一颦一笑间,梦回千年。
这里并非江南水乡,而是山东菏泽曹县。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居菏之畔,历史悠久,据传商汤在此建都。
如今,曹县涌起“汉服潮”,搭乘“电商风”,形成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网络营销等于一体的汉服产业链,引得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
国潮风起
年轻人返乡赶“电商潮”
创业10年,退伍军人杨巍终于迎来了“春天”。
绣花、切割、制版、压皱、印花……在曹县大集镇,汉服产业繁盛、产业链齐全,汇集了不少从业者。杨巍便是其中之一,他经营的云牧服饰有限公司,在当地小有名气。
杨巍与汉服的故事,始于一场茶话会。有一年,杨巍回乡过节,村委会召集大伙儿,开了一场动员年轻人返乡创业的茶话会。
“回到乡里,有啥生意能做?”杨巍纳闷。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曹县大集镇、安蔡楼镇、阎店楼镇,就有村民以制作影楼服饰为业。随着电子商务兴起,有人开始试水线上销售。自2013年起,曹县电商蓬勃发展,当地开始号召年轻人返乡做电商,同步开展技能培训。
报名培训、注册网店,杨巍开了家小作坊,专卖演出服。2015年,大集镇政府规划了占地500亩的电商产业园区,杨巍便将厂房搬至园区。
2018年,国潮风起,汉服“破圈”。“什么是汉服?”刚开始,杨巍对此一头雾水。
“我们现在说的汉服,其实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服饰元素。汉服的袖子、裙摆大小宽窄、花色图样不同,但总体上体系是完整的。”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龚鹏程介绍。
了解后,杨巍跃跃欲试:“多数演出服是一次性的,利润不高、季节性强。但汉服利润更高,一年四季都受欢迎。”他召集起附近村民,强培训、提技能,建起云仓汉服直播基地。镜头前,村民身穿汉服,化身主播。
“唤醒曹县汉服商家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杨巍笑道,“借助电商直播平台,公司网上销售额占比达到80%。每天直播4场,日销售额近10万元,旺季一天能卖四五十万元。”
目前,全县演出服、汉服上下游企业达4000余家、网店5.2万余个,原创汉服超过70%,从业者10万余人。演出服、汉服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其中演出服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汉服占全国40%以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演出服、汉服产业集群之一。
“曹县电商发展注重农民致富、草根创业,重视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全员参与电商的热情,汇集起推动电商发展的强大合力。”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霞说,目前,曹县正在将大集镇及周边75平方公里的6个镇街建设为小城镇联合体、电商产业联合体,打造中国最大的汉服智造、销售基地。
供不应求的订单坚定了杨巍继续做汉服的决心。但是,他的目标不止于销售汉服。
杨巍说:“汉服是行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希望通过拍摄、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到汉服的美,让世界看到独特的中国气派。”
别出心裁
非遗与汉服“双向奔赴”
高考前,胡春青暗下决心:“考个好大学,到大城市去。”
但是时隔多年,胡春青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返回曹县创业。
胡春青头脑活、懂销售,开了家汉服网店,每天直播6个小时。“目前,汉服产品多为量产,容易给人‘低端’的印象。”胡春青说,“必须走高端路线,做原创设计,才能走得更远。”
他的妻子孟晓霞学美术出身,便发挥专业特长,自主设计汉服。在当地政府的资金、场地等支持下,两人建起了汉服原创研发基地,搭建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汉服展馆。
走进汉服展馆,各式汉服琳琅满目、风格迥异。“汉服文化,大有文章。单看唐代裙装,讲究收拢裙腰,裙幅增大,裙长增加,但腰围却是恒定的。”孟晓霞说,“‘行即裙裾扫落梅’,孟浩然就用‘扫’字,勾画出女子裙长摇曳之姿。”
拐入另一角,宋朝裙装则大有不同,色彩淡雅恬静。“这与历史文化有关,宋代裙装风格保守。腰间系以绸带,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形饰物,用以压住裙幅,更显优雅庄重。”孟晓霞说。
灵感来自何处?来到孟晓霞的办公室,书籍把柜子塞得满满当当。孟晓霞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只能不断学习,尽可能把古典元素、现代设计融入汉服之中,将其呈现出来、传承下去。”
创新设计,并非简单复刻传统,而要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许多小朋友喜欢‘仙气飘飘’的感觉,我就对应卡通形象,改制儿童裙装,设计出蓬蓬的汉服公主裙。”孟晓霞说。
除了汉服,曹县还有什么?曹县皮影,在山东皮影艺术界可谓独树一帜,属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柳编,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番了解后,孟晓霞找到几名非遗传承人,向老师傅们“取经”,将非遗文化融入汉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任银来便在其列。他将雕刻的皮影工艺样式交给孟晓霞,由她进行设计、打板制作,而今,皮影成了马面裙的花纹。
“皮影戏缺少观众,便会慢慢淡出舞台;年轻一代大胆创新,将汉服、皮影二者巧妙融合,有利于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让更多人了解曹县皮影文化。”任银来说。
除了皮影,曹县柳编做成汉服的配饰,木雕技艺用于搭配汉服的发簪……历史底蕴扑面而来,成为曹县汉服的独有浪漫。“汉服与非遗的碰撞,令人耳目一新,同时非遗文化借助汉服载体,走入大众视野,细节中彰显出曹县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曹县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付敏说。
“胡春青夫妻的故事,是曹县电商发展的缩影。现在,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返回家乡,放眼曹县汉服产业发展,我们信心满满。”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说。
“培育特色产业不易,不能昙花一现,而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曹县县委书记赵福龙表示,全县正在推动建设占地1010亩的中国华服智创城项目,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等一体发展,拉长完善产业链条,把服饰产业做大做强。
衣袂翩翩
开展特色活动,普及服饰文化
细挽发髻,点绛红唇。古乐响起,8名学生站成一列,轻摆云袖、弯腰作揖,一举一动,端庄典雅。
一曲罢,一名青年教师走上前,演示作揖:“注意看,双手置于胸前,握拳,移动,头微低,稍弯膝盖……”
这名青年教师,名叫王燕,是曹县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老师,也是学校汉服社团指导教师。
一次旅游,让王燕第一次见到汉服,汉服的美便深入脑海。“能不能借曹县汉服产业发展的‘东风’,成立汉服社团?”王燕向学校提出建议,希望丰富孩子们课外活动的同时,也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社团很快就成立起来。业余时间,她便当起“兼课”教师,讲述汉服文化。
从汉服的起源到发展,从穿戴方法到礼仪规矩,在她的课堂上都有涉及。一开始,许多学生是冲着汉服的“颜值”来的,上了几节课,因为礼仪的深邃、文化的厚重,从“一见钟情”到深深地爱上了汉服。
衣以养形,礼以修身。“汉服是一种文化符号,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各种节庆场合穿着汉服,背后凝聚的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龚鹏程说。
“前几年,我带学生穿汉服出行,有人会问,‘你们穿的是戏服吗?’学生回应,‘这是我们古老而美丽的传统服饰’,并主动讲解汉服文化。”王燕说。
如今,汉服已成为曹县移动的“名片”。2022年,曹县成立汉服协会,200多个会员中,25岁左右的年轻人占到70%。协会成立后,当地共青团开展了汉服文化沙龙、联谊会、节庆展等系列活动,越来越多年轻人穿起汉服走出门,行走在高楼大厦、绿水青山间,主动普及汉服文化。
来自山东滨州的游客王安迪,了解到曹县成熟的汉服生产链后,决定来这里看看。“街头巷尾的汉服令人目不暇接,漫步于黄河故道、八里湾、曹县商都博物馆,我看见了这座古城的内涵与灵气,也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
同袍雅聚,尽展风华。在曹县,年轻一代身体力行传播的,不仅是汉服的外在美,还是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也是对家乡发展的自信表达。
古城千年,风华正茂。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4日 1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