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0:53:27 来源: sp20241225
本报电 (胡阳)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在新疆师范大学温泉校区落幕。来自菲律宾、德国、阿根廷、乌兹别克斯坦等21个国家的23名青年汉学家走进喀什大学、喀什古城、喀什博物馆、香妃园等,实地感受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成果和古代丝绸之路发展历史。
据介绍,此次研修计划历时21天,共安排专题讲座3场、专题课程12门,内容涉及“一带一路”核心区经济发展、法律、教育、历史、考古、非遗、民俗、旅游、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电影等多个方面;论文(报告)写作指导6次;中华文化体验和实践16次;参观考察20余次,足迹涉及乌鲁木齐、昌吉、喀什、吐鲁番等地区。
新疆的美景给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参与研修班的过程中,林家豪与同伴们结下了深厚友谊,这对他来说尤为珍贵。只身一人从吉隆坡出发的林家豪,前后花了15个小时才抵达乌鲁木齐。“班上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其中一些来自我从来没有想过会产生交集的国家,而这一刻他们都成为了我的‘阿达西’(维吾尔语“朋友”的意思)。”林家豪说。
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中文系主任、外方院长菲力已经是第二次来到新疆。2015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留学时就曾来过新疆。“与8年前相比,新疆变化很大,发展特别快。3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新疆最美的金秋。”他说。
菲力说:“这次参加这个项目,我获益匪浅。通过老师们的讲座,我对新疆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老师们还带我们去了喀什古城、吐鲁番等地实地体验,这对我们很有帮助。”他希望能够继续加强两国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与新疆的学校互派学生进行交流,让更多印度尼西亚人增加对中国的了解,也将印度尼西亚的文化更好地介绍给中国。
在喀什古城参访期间,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伊方院长好麦特发现了一块刻有波斯语诗词的砖,上面记录了一首关于爱情的诗,这让他颇为感动。“从喀什的文化遗产到和田的美玉,从甜甜的石榴到香喷喷的烤馕,我们都能感受到新疆这片土地的包容性。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也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课程。”好麦特说。
在本次研修中,青年汉学家们亲身感受了新疆的经济社会变化,感触颇深。“新疆汉学研修之行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激发了我更积极投身于中孟友好与文化交流事业的热情,希望今后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相互理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孟加拉国的于浩文说。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