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进了温馨的寄宿家庭”(我和外国房东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05 20:06:33 来源: sp20241205

陶沐儿(右)与澳大利亚房东一家合影。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陶沐儿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生活照。

陶沐儿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她住进了当地的一户寄宿家庭中,遇见了热情友善的房东蕾切尔。在寄宿家庭帮助下,陶沐儿不仅迅速融入当地,还和房东在日常生活中讨论中国文化,结下了深厚情谊。

异国他乡并不孤单

初到澳大利亚,陶沐儿在当地网站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寄宿家庭。经过一番考察,她选择了一栋小别墅,并认识了自己的房东——蕾切尔。从那时起,陶沐儿的寄宿生活翻开序章。

谈到选择这个寄宿家庭的原因,陶沐儿说:“房东蕾切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叫艾拉,我一直喜欢小朋友,也想体验家里有一个妹妹是什么感觉。第一眼见到艾拉时,我们就很‘来电’,愉快地聊了起来,我感觉这个家庭很温馨,便决定住了下来。”

入住后,陶沐儿和房东一家很快相互熟悉。陶沐儿经常和蕾切尔一同照顾家里的两只宠物狗。她们一起为小狗洗澡、梳理毛发、牵着它们在院子里散步,还经常为小狗穿上各种各样的衣服。有一天,艾拉突发奇想,给小狗穿上了冰雪奇缘中角色“雪宝”的衣服,小狗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像极了现实版“雪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陶沐儿和艾拉都很喜欢阅读,她们经常在一起看书。有一次,艾拉兴趣盎然地把家里木架动手改造成了一个大书架,并取名“寄宿家庭图书角”。从此,两人一有时间就在寄宿家庭图书角旁边阅读。

在生活上,房东蕾切尔给陶沐儿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一开始不能接受澳大利亚的餐食,吃不习惯。蕾切尔发现后,便隔三岔五点中餐外卖,帮我改善伙食。为了做出更符合我口味的食物,房东还会驾车去离家很远的亚洲商店里买食材,这让我心里十分感动。”陶沐儿说。

陶沐儿说,寄宿家庭让她在异国他乡感到不孤单。“蕾切尔一家在圣诞节会提前把所有礼物都放在家中圣诞树下。去年,我给蕾切尔和艾拉都准备了礼物,但我在树下没有看到自己的礼物,心里有些失落。没想到的是,圣诞节当天她们当面送给我精心准备的礼物,原来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在此之前还特地把礼物藏在仓库里不让我发现,收到礼物时我太开心了。”

在唐人街过春节

蕾切尔此前接收不少中国学生寄宿,也因此收到过很多中国学生送的茶叶,这让她对中国的茶文化越发感兴趣,喝茶成为了陶沐儿和房东之间的高频话题。有一次陶沐儿从中国带回茶叶,她迫不及待地与蕾切尔一家一同分享。由于家中没有过滤茶叶的茶壶,她们就地取材,用糖筛进行茶叶过滤。陶沐儿还给艾拉详细讲解了茶知识,艾拉尝试了一口茶后,立刻就被吸引,从此也加入了品茶行列。通常,陶沐儿一边讲解着中国茶的品种,如龙井、普洱等,一边演示如何泡茶、品茶。她们还会聊聊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别,院子里时常飘荡着茶香,充满欢声笑语。

蕾切尔对中国各式各样的美食感兴趣,她经常在网上查阅食谱,尝试烹饪中餐。不过,中餐入门并不简单,陶沐儿成为了她的“咨询顾问”。

“有一次,蕾切尔问我中餐的煎饺是不是一道肉菜,用来搭配米饭,我告诉她煎饺常被我们作为主食,她觉得很有意思。”陶沐儿说,“还有一次,蕾切尔买了一大袋大白兔奶糖,她听说大白兔奶糖是在中国有名的‘甜食’,起初她想用奶糖做菜的辅料,我向她解释奶糖作为零食,一般不用于烹饪。”

去年农历新年时,陶沐儿和房东一家一起在当地的唐人街度过。出发前,艾拉迫不及待地想看中国舞狮,当天的表演果真没让艾拉失望。随着有节奏的锣鼓音乐,舞狮表演者展现招式,惟妙惟肖。陶沐儿在艾拉好奇的追问下介绍舞狮的知识。

那天,她们还一起品尝了中国小吃,有糖葫芦、煎饼馃子、蜜汁烤翅,到了晚上一起逛了唐人街的夜市,欣赏各种展示的手工艺品,如刺绣、剪纸、泥塑等,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让蕾切尔和艾拉赞叹不已。

彼此尊重  坦率沟通

陶沐儿说:“中国和澳大利亚有一些生活文化差异,当遇到不理解的行为时,我认为坦率沟通最有效,不要因为害羞等原因把问题藏在心里,这样会引起更大的误会。”

“有一次,蕾切尔一直跟在我身后询问‘你还好吗’?这让我感到十分疑惑。我询问她才知道,如果澳大利亚人见到身边的朋友脸上没有笑容,会下意识询问对方是否遇到了困难。”陶沐儿说,“还有一次,我发现当地人对洗澡的时间比较在意,希望早点洗完,后来得知原来是因为澳大利亚沙漠较多、水资源珍贵,所以人们平时有珍惜用水的习惯。”

“在生活中,和房东彼此尊重、包容相当重要,建议大家在入住后,和房东一起制定共同居住的生活准则,遇到问题以礼貌、友好的态度沟通。”陶沐儿说。

“能住进温馨的寄宿家庭我很幸运。”陶沐儿说,“和校内住宿不同,寄宿家庭给了我一个融入当地生活的机会。在来澳大利亚之前,我担心难以结交新朋友。但在寄宿家庭,我感受到了房东一家的热情和友善,和当地人居住也让我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了留学体验。”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