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7/f4ea4c6f-25d2-4367-a11b-e6688c7b4979_zsite.jpg)
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当地村民用竹匾将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摆放在徽派民居的木架上进行晾晒,绘就出独特的“晒秋”农俗景观。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屋顶架晒成了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场地。篁岭村民为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在屋顶搭起晒架,当地将这种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2014年,篁岭晒秋景观符号入选最美中国符号。图为篁岭古村内的晒秋场景。
中新社
记者 熊锦阳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7/b8158f60-d118-4cc3-930f-858e608df6b0_zsite.jpg)
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当地村民用竹匾将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摆放在徽派民居的木架上进行晾晒,绘就出独特的“晒秋”农俗景观。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屋顶架晒成了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场地。篁岭村民为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在屋顶搭起晒架,当地将这种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2014年,篁岭晒秋景观符号入选最美中国符号。图为篁岭古村内的晒秋场景。
中新社
记者 熊锦阳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7/6bacee1a-229c-475d-b182-115aa9d97cf8_zsite.jpg)
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当地村民用竹匾将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摆放在徽派民居的木架上进行晾晒,绘就出独特的“晒秋”农俗景观。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屋顶架晒成了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场地。篁岭村民为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在屋顶搭起晒架,当地将这种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2014年,篁岭晒秋景观符号入选最美中国符号。图为立秋当天,篁岭古村举行的第十届篁岭晒秋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中新社
记者 熊锦阳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7/b7b6ac9f-1524-4faa-82f1-dc9d5f8d6faa_zsite.jpg)
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当地村民用竹匾将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摆放在徽派民居的木架上进行晾晒,绘就出独特的“晒秋”农俗景观。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屋顶架晒成了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场地。篁岭村民为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在屋顶搭起晒架,当地将这种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2014年,篁岭晒秋景观符号入选最美中国符号。图为游客在南瓜上签名打卡。
中新社
记者 熊锦阳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4/240807/2111e66b-460f-449c-ad18-a71faa2b6b6c_zsite.jpg)
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当地村民用竹匾将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摆放在徽派民居的木架上进行晾晒,绘就出独特的“晒秋”农俗景观。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屋顶架晒成了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场地。篁岭村民为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在屋顶搭起晒架,当地将这种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2014年,篁岭晒秋景观符号入选最美中国符号。图为村民将辣椒切碎,方便晾晒。
中新社
记者 熊锦阳 摄
【编辑:韦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