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如何更规范、更安全

发布时间:2024-11-09 14:24:48 来源: sp20241109

  在这个夏天,“奥运热”席卷全球,点燃了人们的运动激情。从登山、骑行等传统运动方式,到攀岩、冲浪等新兴项目,户外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头好”。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户外运动,走进大自然、拥抱别样的自由与惬意。

  然而,中国探险协会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其中156人死亡。人们进行户外运动时遭遇各类风险意外的状况偶有发生,也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我国户外运动发展情况如何?户外运动需不需要门槛?如何促进户外运动健康发展,让公众更安全地享受户外运动?本报记者带您一起探讨。

  热力十足 户外运动魅力何在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2022年至2023年,冰雪、路跑、骑行、越野、露营等户外运动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971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400亿元。

  随便打开各类社交平台查看热门推荐,总能找到“超出片运动路线”“人生体验清单”“寻找野生户外人”等相关主题,浏览量高达数亿,可见当前户外运动火爆程度。

  户外运动为何如此受人欢迎?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何浩然对此颇有感触。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平日里的生活压力越大。通过户外运动,人们能短暂远离城市这类‘钢筋水泥构成的森林’,真正去接触自然、亲近自然,达到减压放松的效果。同时,户外运动也满足了一些人们对探索、冒险、挑战的向往,带来成就感与自我认同。”何浩然说,“户外运动还能够满足大家的社交需求。很多户外项目需要大家一起开车、训练、互助等,为人们提供了深度社交的场景,也对人生有更深的体悟。”

  在何浩然的朋友圈中,有一段文字触动人心:“写在登顶后下撤至5600米的C1营地清晨的帐篷中和下撤后第二天……没有登山引路人、老队友的激励和相伴,中山峰的成功登顶和快速下撤都将不可能实现;言语完全无法表达在攀登过程中对家人的眷恋。艰难攀登旅程带来的最深感受,是让自己深深体会了最‘平凡’的家人和最‘普通’的现实生活有多么可贵。”

  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户外运动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约60%,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4亿人次。相比从前相对“小众”的状况和难度更高的赛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呈现出大众化、全龄化、轻量化的大趋势,活动场景也逐渐延伸。

  品游户外俱乐部领队杨波指出,“徒步”这项户外运动,就是年轻人比较青睐的户外运动方式之一。

  “我国地大物博,许多徒步旅行路线会经过自然文化遗址,可以在游览中饱览自然风光、感受文化魅力,学到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杨波介绍,“在北京周边就有很多条燕山古道,比如京西古道多处石板上有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蹄窝,这是西山上的驮队常年往来踏出的,能让徒步者近距离感触古道昔日繁荣。”

  在杨波看来,多样化的需求,也解锁了户外运动新的“打开方式”。“例如,森林疗养作为一种新兴服务,就实现了户外运动、心理咨询、健康管理等多领域的融合。2022年,全国接受森林疗养服务的人群超过30万人次。森林疗养师必须掌握森林医学的技能,通晓林学、生态学、森林药学以及心理学知识,需要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才能上岗。”杨波说,“人们徜徉于树木、花草等自然元素之间,可以通过作业疗法、正念冥想、芳香疗法等方式缓解情绪及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这也体现了户外运动更丰富的内涵。”

  夯实基础 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放眼当下,户外运动产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初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客观上依旧存在场地受限、设施不全等现象,发展基础还不够稳固。

  近期,河北蔚县麻田岭发生雷击事件导致2名驴友一死一伤,浙江台州石人峡2名驴友横渡急流时不幸遇难,25人徒步海南保亭吊罗山林区被困……户外运动“网红化”,也导致了“来都来了”“有腿就行”的盲目跟风,让新手参与者在缺乏技能和风险意识的情况下贸然参加户外项目,触发潜在安全隐患。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力看来,参与户外运动前,要厘清认知层面的问题。“对于久居城市、对原生态自然体验没有充分认识的参与者来说,必须认识到:户外运动的场景变化更复杂、可适应性更低,且不像城市有充足人流、基础设施、应急系统等方面的保障。如果缺乏训练基础或运动技能,对事故应对能力不足,出现事故后参与者撤离到安全地带或者得到及时护理的概率也更低。”

  “戈壁徒步爱好者间流传着一句话,叫‘戈壁专治各种不服’。”马力说,“极限运动会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免疫力急剧下降,触发感染风险。因此,设立门槛、加强筛选非常重要。参与者当前身体技能状况如何,实践经历与运动技能是否与运动目标匹配?要备多少水和食物?具体在哪些地点要吃盐丸?团队整体行程与后勤支持如何配合?诸如此类,每一步都需要做好精心的策划。”

  马力表示,开展户外运动的种类、强度等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决定,必须循序渐进,万不可急于求成。“包括户外的衣物,什么是防晒的、什么是防风的?哪种鞋子防风沙效果比较好,哪种鞋子可以提升速度、追求成绩?这都是有讲究的。”

  在杨波看来,作为普通的参与者,选择有口碑的组织机构也能让户外运动再添一份安心。“户外运动不仅需要个人具有严谨态度和专业技能,还需要组织者通盘考虑安全因素。在不少运动中,领队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徒步为例,从分级上讲,徒步距离以数字划分为1至5级,技术难度用字母区分为A至E级。组织者需要对参加特定级别成员的资质进行筛选核查。”杨波认为,成熟的领队机制可以保障整个活动的安全性。“行进过程中,一支队伍可同时配备多名带队人员。前方领队要确保队伍沿着正确路线行进,中队负责行进过程中岔路口的衔接与标记,最后还有一个收队,照顾身体弱一些、速度慢一些、走到后面的队员。”

  然而,有业内人士注意到,现在很多山地徒步探险的领队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户外领队,基本上是自己玩过几次就开始带队活动了。

  在杨波看来,需要用规范的制度来提高领队及户外团队的准入门槛。此外,对团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讲解也很重要。“每次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在筹备群里、出发的路上给大家梳理路线特征、人身安全等知识点,还会提醒大家准备好包括登山杖、指南针、对讲机、头灯等装备。还有一些方法技巧,如登山杖上山时如何支撑、下山时如何卸力,科学使用会节省三分之一的体力;正确的拉伸,能让身体少受损伤。”杨波说,“归根到底,要记住时刻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对风险性有足够的认识,方能真正领略户外运动之美。”

  聚焦未来 户外经济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不仅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呈现出消费辐射广、资源消耗少、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等新趋势和亮点,更让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为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推动户外运动产业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动力更强、活力更足、发展更安全……

  “2022年,户外运动领域仍保持了较高活力,融资事件数在体育产业投融资事件总数的占比提升,达21.6%,2023年上半年占比升至30.8%,这反映出人们对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乐观预期。”何浩然引用了一组数据。他认为,全国各地目前积极推动户外运动与文旅、科技、交通、住宿、商务等产业有机融合,发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打造户外运动产业新增长点。“例如,2022年亲子家庭在户外运动参与人群结伴类型占比最高,达38.3%,一些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户外营地,能让孩子们深入山野林间,收获野外生存、自然人文、国防安全等多方面知识,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等宝贵品质,也具有丰富的教育意涵。”

  在何浩然看来,应当在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体验等方面发力,方能更好发挥出户外运动的“溢出效应”,使其成为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例如,各类户外运动App、公众号的开发,为人们带来更加个性化、科学化、智能化的运动服务,为户外运动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推力。一些软件能够帮助用户合理地做好跑步计划,并将自己每次运动心得进行分享,鼓励大家坚持运动;有的则可以实时监督并记录跑步的轨迹,还可通过监测用户心率等身体指标,计算出BMI值数,以此制定合理的运动量、饮水量等,进而设定合理的运动强度,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作为方兴未艾的生态友好型产业,户外运动产业架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亦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马力认为,户外运动产业虽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但也难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随意倾倒、‌抛撒生活垃圾、非法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采摘野生保护植物等行为,都应当从立法和监管的层面严加禁止。”马力说,“之前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发出环保倡议‘轻触自然,山河无痕’,旨在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引导公众自觉遵守环保规定。”

  守护生态环境,人人都是行动者。“在徒步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会从诸如200人中抽调25或30人,背着两个大塑料袋,一路走、一路捡垃圾。等到驻地的时候,每个人都捡了几大袋垃圾。很难要求人们去捡别人的垃圾,但起码要保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马力表示,“环保+公益”的有机组合,也能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北大光华之队在戈壁徒步的基础上延伸出‘戈壁关爱行动’,赴阿克塞县等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也为两地青少年研学交流搭建了平台,增进了两地青少年之间的感情。”

  (光明日报 记者 王禹欣)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