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3:19:51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社 合肥5月6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陈明城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相关成果以长文的形式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
霍尔效应由美国科学家霍尔在1879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感测领域。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钦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1981年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和德国科学家施特默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两个发现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反常霍尔效应是指无需外部磁场的情况下观测到相关效应。2013年,中国研究团队观测到整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23年,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分别观测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反常霍尔态是指不仅看到反常霍尔效应这个现象,而且还挖掘到了产生这个现象的根源。”陆朝阳教授解释道。
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实验研究采用“自顶而下”的方式,即在特定材料的基础上,利用该材料已有的结构和性质实现制备量子霍尔态。通常情况下,需要极低温环境、极高的二维材料纯净度和极强的磁场,对实验要求较为苛刻。
人工搭建的量子系统结构清晰、灵活可控,是一种“自底而上”研究复杂量子物态的新范式。这类技术被称为量子模拟,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内容,有望在近期应用于模拟经典计算困难的量子系统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
据介绍,研究团队利用基于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超导量子比特Plasmonium,并进一步在此系统中构造人工规范场,从而获得上述研究成果。这是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进行量子物态和量子计算研究的重要进展。
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观测到了分数量子霍尔态独有的拓扑关联性质,验证了该系统的分数霍尔电导,证实了准粒子的不可压缩性质。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向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