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0:05:59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兴安盟8月2日电 题:“中国超级产粮大县”秀科技:“慧”种地、扩粮仓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中国超级产粮大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共种植水稻面积2万亩,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除草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在九龙乡九龙村,成片的稻田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伴随着旋翼转动的轰鸣声,满载药剂的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迅速升空,飞向稻田上方,按照设定好的路线来回穿梭,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地洒向稻田,为水稻披上“防护衣”。
“现在的无人机喷药比以前人工强多了,像我家种600多亩地,施肥和打药,以前得将近20个工人,现在只需一台无人机,一天左右就基本完成了。”眼看着即将迎来丰收,九龙村水稻种植户安保龙满脸喜悦。
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同时,针对密集易损坏和无法人工喷洒的特殊地段,无人机也能轻松进行施药,有助于农户做好田间管理,保障农作物丰产丰收。
图为自动插秧机在田间工作。张文秀 摄这几天,学田乡利民村村民吴天宇“扎”在地里查看水稻长势,“有了自动插秧机后,大大提升了插秧速度,缩短了工期,还能保护秧苗在运输过程中不被压坏,提高成活率。”
稻田间,秧苗疏密得当,排列有序,这正是自动水稻插秧机的功劳。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近年来,突泉县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从春种到秋收,高科技机械成为农民省心、省力的“好帮手”。
吴天宇向记者介绍,相较于传统的插秧方式,自动插秧机插秧效率特别高,人工插秧1人每天最快只能插1亩,而机械插秧只需1人驾驶操作,2人辅助运送秧苗,平均每天可以插20多亩。“这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还能提高水稻产量。”
据了解,利民村2000余亩水稻在短短一周内就全部完成插秧。
图为成片的稻田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张文秀 摄突泉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盐碱耕地面积达84.92万亩,盐碱荒地面积83.36万亩。太平乡白庙子村是典型的盐碱地,这里大部分耕地因盐碱度高而长期撂荒。从2015年开始,当地的农户对盐碱地进行平整和改良,如今,盐碱地变身“米粮仓”。
2023年,突泉县实施1万亩轻中度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确定白庙子村为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之一,由国家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作为该项目的技术支撑团队,他们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成果,“唤醒”盐碱地这块宝贵资源。
白庙子村村民金柱是最早加入盐碱地改良的农户,从“用水洗田”到碱性钙镁肥改良,金柱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通过这种改良措施,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全盐含量减少10%以上,有机质提升0.2%以上,盐碱化耕地地力显著提升。这个技术通过3年的改良,达到吨粮肯定是没问题。”
突泉县农科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任凤志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的综合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效能和水平。”(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