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加快走进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25 19:58:14 来源: sp20241125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人形机器人。   唐 克摄(人民视觉)

  能扫地会做饭、端咖啡送快递——凭借聪明的“大脑”、灵活的“四肢”,人形机器人在越来越多场景中得到应用,受到市场青睐。聚焦这一产业新赛道,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同时,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期已有一定基础,接下来还需加强政策引导,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具体怎么干?需要重点突破哪些关键技术?《指导意见》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肢体”关键技术、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全球正迎来人形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热潮。

  工信部明确,将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搭建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同时,系统部署“机器肢”关键技术群,打造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并把打造整机产品、夯实基础部组件、推动软件创新作为主要发力方向,开发低成本交互型、高精度型以及极端环境下高可靠型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强化人形机器人整机的批量化生产制造能力。

  有了技术与产品的支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指导意见》提出了三类方向:服务特种领域需求、打造制造业典型场景、加快民生及重点行业推广。

  “人形机器人目前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随着投入的增加、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国泰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麻绎文认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较多的是在服务领域,未来几年其发展速度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围绕这一领域,《指导意见》提出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重点提升人机交互可靠性和安全性,开发具有复杂区域引导、灵活操作、鲁棒行走、多模态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满足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

  政策加力支持,地方与企业也在加快布局。北京市不久前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标志着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人形机器人从理论技术到产品研发、再到落地应用的全链条优势。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等园区将全力服务人形机器人创新主体落地发展,全方位打造优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

  在深圳,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剑表示,优必选科技正与国内头部企业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等工业场景的应用。他认为,除了工业应用,随着陪伴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应用落地,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只是时间问题。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央地协作,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用好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支持领军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