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6:34:16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贵州金沙5月13日电 题:潘向明:年过花甲跨越千里 期许播撒“教育种子”
记者 张伟 瞿宏伦
“我来金沙干什么?已经干了些什么?还想干些什么?”这是贵州省毕节市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潘向明每天上班时问自己的三句话。这三句话被潘向明写在纸上放进书橱里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着他从浙江不远千里到贵州办学时的初衷和梦想。
身材瘦削、眉目和善,眼神坚定睿智、语气循循善诱,这是多数人第一次接触潘向明时共同的感受。潘向明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时已是傍晚时分。忙碌一天的他,仍满怀激情地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学校、老师和学生。
2021年2月,由民进中央联引、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金沙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金沙教育研究院及三所实验学校。2021年12月,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成立,现有附属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和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实验三小四所学校。
彼时,浙江桐乡人的潘向明刚刚退休,准备多陪陪家人和孩子。有40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的潘向明是浙江省教育改革的“领头雁”,他曾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名校长论坛上作题为《抬头乐干,耕耘希望》的主旨演讲;他担任校长的桐乡市启新学校受课题组委托承办教育部重点课题现场会,启新学校也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人民教育》曾发表题为《教师和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浙江省桐乡市启新学校内涵发展纪实》长篇通讯,用七个整版的篇幅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在桐乡启新学校的办学思想、改革与发展成果;他主持的数学应用题“拼装积木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得到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等中国9位教育教学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果丰硕的潘向明,引起了当时正在为选拔金沙校长的北师大关注,于是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够到金沙担任总校长。
图为工作中的潘向明。 中新网 记者瞿宏伦 摄“当时其实很难做出选择。退休后其实想多陪陪家人,以弥补这些年来的亏欠。”潘向明告诉记者,“家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亲,老伴孩子也都曾明确反对过。但是我对教育的执着、挚爱难改变。”
坚持做教育要有情怀的潘向明说,当初有人告诉我来金沙做校长时,我就思考过。因为在浙江工作时,学校里就有很多学生是毕节务工人员的孩子。来到金沙实地走访后他“傻眼了”,“学校的坐落和我原来工作的学校地理位置一模一样,都是县城的城乡结合部,只是一个在贵州,一个在浙江。”
潘向明被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感动。“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政府却舍得投入巨资,同时修建三所这么‘高大上’的学校,让人感动而敬佩。”潘向明说,金沙县委县政府发展教育的决心和理念让他深感认同,也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倾力支持金沙教育这种教育情怀、专业素养和研究精神所感动。同时,让潘向明感动的还有民进中央,利用党派联系帮扶金沙的力量,几十年如一日动员各级民进组织从专业、技术、物资和精神等领域持续对金沙教育全力、全方位的帮扶。
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后,潘向明于2021年7月下旬应邀来到金沙,通过层层选拔,从众多来自全国名校长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了当时三所实验学校的总校长。潘向明当时曾自问:“我能不能发挥‘余热’,用自己的努力让三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做出一点改变?能不能让金沙的教育变得‘不一样’?”
初到金沙的潘向明遭遇一个不小的挫折:三所新办学校在招生方面遇到了尴尬。“我们在老城区摆了一个礼拜的‘地摊’,只招了300多位学生,当时学校的老师都有近200位。”潘向明说,当时老百姓对新办学校不认可,认为学校都在靠近农村的城乡结合部,又是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1岁新办学校。“很多人心里没有底,对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持观望态度。”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潘向明的学校就成为“大家要抢着进”的好学校,“学校的发展变化是一年一个台阶,从很难招到学生到一位难求,现在四所学校加起来有近6000名学生。”这背后,潘向明和学校老师们付出了很多。
在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的门口两侧墙面上铭刻着:“我们的愿景:共同建设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迈开步,不停步,每天有进步”。
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一隅。 中新网 记者瞿宏伦 摄如是说也是如是做。来到金沙后,潘向明就化身“拼命三郎”,通过抓“规范”、抓“家校”、抓“课堂”、抓“标杆”等举措,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师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专家肯定的学校。
“我来到这里做什么?既然在金沙办高规格的学校,和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我们要有一种态度,要办不一样的学校。”潘向明在第一次教师全体工作会上说,“不一样的学校就要有不一样的教师。我们的教师要比其他学校的教师更懂教育,更有事业心,更有教育情怀,更有责任心。”
新学校刚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会,面对教育集团老师,潘向明说了“五个输不起”:名师输不起、校长输不起、骨干输不起、百里挑一的新入职教师输不起、我自己也输不起。“我60多岁了来到这里,我对我自己说输不起。我承诺和大家一起奋斗,不怕辛苦。我这个老汉陪着你们一起搞教育改革、一起吃苦,除非我倒下。”
“我们要把规范作为第一抓手来实现我们五个输不起,把学校真正办成金沙示范、毕节示范,成为远近闻名的标杆。”潘向明说,“规范管理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通过施行弹性坐班制度,抓教师考勤工作。潘向明期望,让老师们把人留下、把心留下、把教育教学成果留下,三个“留下”逐步扭转长期存在的这个地区教师工作不坐班的习惯。同时,还要抓课堂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
在学校,很多学生都知道潘向明是一位“捡垃圾”的校长。潘向明说:“这是为我管理不到位而买单,不是我要去捡,而是通过捡垃圾来影响身边的人,慢慢把影响扩大。最后是大家扔掉扫帚,我们的学校依然干净。这样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抓“家校”。2021年的中秋节,潘向明趁假期,随机跟随一名不认识的学生进行家访,“跟着穿着校服的学生到了家里。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就是‘关关脚’,能不出去管住安全就好。”这一幕深深地刺激到了潘向明,随后他在学校提出,要大面积引导教师去家访,让教师了解孩子的现状,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通过家访、成立家委会、家长学校等举措来使家庭和学校产生教育共振、教育共鸣,努力建设家校教育共同体,共同为孩子的未来而努力。截至目前,潘向明已走访了600多个家庭。
为了抓好课程建设,成就一支有爱心、爱读书、肯钻研、不怕苦、善思考的教师队伍。潘向明一有时间就到各所学校听课,他从不提前打招呼,随机选择听课班级。每年听不少于300堂课的潘向明说:“课堂教学首先要去满足孩子心理需求,其次满足孩子的知识与能力的需求、还要尽量去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课堂让孩子有兴趣学习、有内容操作、有方法研究、有效度探索、有梯度练习”。“拼命地听课是为了了解课堂,和老师一起探讨课堂、研究课堂,努力实现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让老师知道课堂不是你讲我听,然后再按要求去做作业。课堂要能赋予学生多种知识、能力和想象,或者能指导孩子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与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在学校里想找潘校长,往往在课堂上或听课的路上最容易找到他。”教育集团第三实验小学校长邱淼告诉记者,潘向明是一位做事有魄力,做人有格局,教育有情怀,引领有方法,工作有抓手,未来有远谋的好校长。
在校园里,有一块石头上雕刻着“向上”两个字,这也是抓标杆的最好注解。“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潘向明说,“我们要向榜样看齐,要向上,要把标杆树立起来。”在学校里,名师、骨干教师的介绍竖立在教学楼最显目的位置,还通过学校公众号等宣传他们的故事,每隔周教育集团都会利用周五晚上时间举行《名师大讲堂》,让集团内的优秀教师轮流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每期邀请一位县内外的名师或名校长分享他的成才、成名经历,让更多的老师向标杆学习,形成良性的教师迅速发展态势。
“潘老师是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家。他教育我们要努力不同家庭的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附属实验学校办公室主任、语文老师陈静说,“只要看到他,我们就充满了底气和正能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选择来金沙担任校长,是我教育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最后一次挑战。我要尽自己努力争取实现预定的目标,为安度晚年少留些遗憾,多一些美好的回忆。如果明年继续做教育,我还在金沙。”潘向明说,“2031年学校十周年纪念的时候,我一定会回学校来看看。我不期待什么,期盼金沙教育发展得更好,期盼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得更好!”
潘向明饱含深情地说:“我愿做一颗理想的‘教育种子’,播种在乌蒙山区,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山区孩子分享来自浙江桐乡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