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渐兴旺 民生有保障(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4-11-21 09:49:14 来源: sp20241121

  核心阅读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位于震中的龙头山镇受灾严重。经过10年恢复重建,龙头山镇现状如何?记者回访发现,当地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备,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晚上10点,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县城出发,走高速路10多分钟后,花椒收购商夏文艳到达龙头山镇沙坝村的一块小空地。在这个自发形成的花椒交易集散地,晒了一天的花椒清香四溢。都香高速和鲁巧高速在龙头山镇交会,一辆辆小货车开进开出,彰显着这里的繁忙。

  10年前,2014年8月3日,鲁甸发生6.5级地震,位于震中的龙头山镇受灾严重。10年来,经过恢复重建,龙头山镇现状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花椒产业带动增收

  日头正烈,晒得管由进满脸通红,他却没停下手里的动作:一手扶住花椒树的枝条,一手把缀满枝头的一串串青花椒带叶采摘下来。“今年花椒结果多,粒又大又圆。”

  小小花椒树,成就上亿元的致富产业。在鲁甸,龙头山镇光明村的村民最早开始种植花椒。近年来,龙头山不仅成为鲁甸县花椒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这里的花椒产业也有了新变化。

  管由进是龙头山镇骡马口社区的居民,家里有100多棵花椒树。他的花椒地跟其他村民的不太一样:树下铺了黑色的细管,每棵树旁还立着一个喷头。“我家的土地属于花椒种植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安上喷头,天旱时可以补充水分,不用看天吃饭了。”管由进说。

  “我们的花椒产业,一靠规模大,二靠质量优。”鲁甸县林草局副局长陈林介绍,近年来,鲁甸县在龙头山镇建起沿河沙坝光明产业示范带,连接了龙头山镇2个万亩连片种植基地和3个五千亩连片种植地。此外,龙头山镇还打造了3000亩的高标准示范基地,带动全县花椒种植产业提质增效。

  “示范带以连片种植为主,打造规模化效应;高标准示范基地通过建设提水工程、增加喷灌设施,保证花椒的品质稳定。发挥规模和质量的优势,我们努力打造鲁甸花椒品牌,助力百姓增收。”陈林说,截至2023年底,鲁甸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提质增效面积24.1万亩。花椒年产量1.705万吨、总产值12.67亿元,带动4.12万户椒农共18万余人增收。

  种好也要卖好。夏文艳在鲁甸县收购花椒5年。从沿街收购到在有序的市场内交易,她感受到花椒生意上的变化:“参与买卖的椒农和收购商越来越多,成交价更多看品质说话。”

  管由进种的花椒大多数卖给八宝村村民李有学带头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或与合作社合作,是另一种保证花椒销售渠道的方式。近年来,鲁甸县引进龙头企业、鼓励村集体和有能力的农户带头成立合作社,以“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形成合力闯市场。

  李有学介绍,合作社包含的近40户农户,每户每年平均增收4000至5000元。

  新建社区安全方便

  一栋栋小楼整齐排列,街巷中满眼是绿。在龙头山镇骡马口社区甘家寨村民小组,今年77岁的甘正芬家住在街边。门外,紫色的三角梅正盛放;院里,串串青绿色的葡萄缀在藤蔓下。

  甘正芬老人的生活十分规律:晨起散步20分钟,然后给全家人做早饭。上午儿子们去采花椒,送重孙去社区儿童之家后,她就把采摘下来的花椒拿到家附近的小广场摊开晾晒。因为周围住的都是亲戚和老邻居,甘奶奶一点也不寂寞。

  甘家寨村曾被称为鲁甸地震中“消失的村庄”。2016年新年前,甘家寨村89户村民住进了骡马口社区里的抗震新房。在恢复重建时,医院、学校率先建起,而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抗震房,给了居民满满的安全感。

  龙头山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椒。住在社区里,花椒晾在哪?在镇上,大小广场上,一块块铺满花椒的防水布排列整齐,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村民李继巧除了管护自家60多棵花椒,还有另一个身份:社区保洁员。

  “晾晒花椒的需求集中在几个月内。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我们尽量不干预老百姓晾晒花椒。”龙头山镇党委书记康健介绍,除保洁员进行日常清理外,镇上还组织党员带头,每周开展人居环境清理行动。

  环境不断改善,社区服务也更“贴心”。暑假期间,也是花椒采收的关键时期。在骡马口社区的儿童之家,大学生志愿者李继琴正在教社区的30多个孩子阅读古诗,“我们3个志愿者每天上午带着孩子们写作业,读课外读物,讲解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等事项。”

  康健介绍,近两年寒暑假期间,在共青团鲁甸县委的组织下,志愿者分批次到镇上人口集中的村(社区)开展托管照护等服务,现在参加的孩子有近百人。“集中放假的一个月内,托管服务能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也给予他们更多关爱。”

  砂石路硬化整修,10年内建制村硬化路通达率100%;堰塞湖排险整治,“化身”库容1.4亿立方米的水库,向昭通地区供电;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昭通段通车,龙头山镇进入昭通市“一小时生活圈”……现在,龙头山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教育医疗更有保障

  在甘家寨村民小组,记者被甘永波家满墙的奖状吸引了目光,这是他侄子甘太源在龙头山镇中心小学获得的。甘太源即将进入镇上的龙泉中学读初中。“不但校舍漂亮,足球场还那么大。”甘永波说,现在龙泉中学可不是老模样了。

  2014年鲁甸地震时,甘永波刚从龙泉中学初中毕业。鲁甸地震共造成549所学校受灾,涉及学生25万余人,龙泉中学的校舍在地震中严重损毁。“当时以为不能再读书了。”甘永波说。

  震后第十八天,临时板房学校建了起来,保证师生顺利开学。甘永波也在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参加了“致公学生专项培养计划”助学项目,到北京就读高中,现在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侄子即将成为中学校友,甘永波对镇上的学校很满意:“离家近,方便又省心。”

  在外求学,甘永波很关注家人的健康。母亲患有糖尿病,除了日常仪器监测,平时买药、治疗都在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每年还能参加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镇上老年人多,慢性病患者也多。”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肖克介绍,医院加强对老年人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日常保健照护,规范治疗、用药等程序,完善“一站式”服务、“先诊疗后付费”等服务,家门口的健康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更强。

  除了日常保健,危急重症患者能否及时得到救治?今年5月,龙头山镇营盘村的李大爷急性心梗发作,县乡两级医院的高效协同救护机制挽救了他的生命。

  卫生院内,肖克一一介绍着先进的检验设备:大功率DR摄片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分辨率彩色B超机……此外,停车场里还有两辆救护车。“先进的设备检测效率更高,效果也更精准,有助于快速诊断病情。”肖克说,根据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李大爷的病情后,卫生院的医生一面向鲁甸县人民医院转诊,一面在微信群里发送了检查结果。

  救护车在高速上疾驰,不到20分钟就到达鲁甸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马上为李大爷实施心脏支架手术,整个救治过程用时不到两小时。2023年,在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派出的“组团式”帮扶团队的支持下,鲁甸县人民医院建起心血管介入手术室和专家工作站,实施介入手术689例。“医生及时对接,转诊通道畅通,今年以来已经挽救5例急性心梗患者。”肖克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31日 1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