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1:08:12 来源: sp20241122
【社评】探索更多“工”字特色化解劳动争议新模式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
让化解劳动争议的途径更畅通、方法更适用、成效更显著,不仅是各级工会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着力在抓重点、解难题、送急需上下功夫的具体体现,还对工会在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展现更大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据8月26日《工人日报》报道,用组织保障做“加法”,用简化流程做“减法”,用资源集合做“乘法”,用矛盾预警做“除法”——黑龙江省总工会巧用“加减乘除”组合法,创新推进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实施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总调解涉及职工权益纠纷151件,涉及金额1189.94万元,办理职工法律援助案件79件,援助125人,挽回经济损失341.19万元。
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是工会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工会创造出很多具有区域特点、“工”字特色的实践路径。黑龙江省总巧用“加减乘除”组合法将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的单项、多项工作举措进行整合和制度化构造,在创新“工”字特色化解劳动争议新模式方面向前推进了一步。
“加减乘除”组合法具有明显的“工”字特色。比如,将工会预防劳动争议发生的职责放在新模式的前端——聚焦重点企业、职工群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研判劳动关系状况,发出劳动关系风险绿蓝黄橙红五色预警,做好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和事后处置;将发挥多元联动化解劳动争议的作用置于新模式的后端——与司法、人社、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分头合作,涵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劳动仲裁、诉讼调解等多个职工维权环节。
“加减乘除”组合法的运用,让化解劳动争议有了新的探索,让“工”字特色更亮眼、工会作用更突出,在充分发挥工会调解优势,全过程参与案件处置,实现劳动争议化解率和职工群众满意率倍增的效应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全国总工会与最高法、最高检、人社部、司法部等建立协同机制,参与“一站式”调解新机制等制度的顶层设计,联动最高法等部门发布劳动争议处理典型案例、全国工会法律援助十大案例等,为各级工会推动化解劳动争议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和经验指导;地方各级工会立足本地实际,结合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劳动者诉求变化等因素构建了适应本地区的化解劳动争议新做法。今年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六批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新模式、新举措。这些都为全国工会在既有机制基础上,不断优化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制度机制、方式程序,更好地履行好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化解劳动争议的途径更畅通、方法更适用、成效更显著,不仅是各级工会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着力在抓重点、解难题、送急需上下功夫的具体体现,还对工会在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展现更大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就业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劳动者的诉求多元化、需求个性化,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在劳动管理上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跟不上劳动者需求和维权意识变化的情形,进而导致各类劳动纠纷。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虽然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落实落地需要一个过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短板还不能及时补上。因此,在制度优化需要过程,劳动者维权需要切实帮扶,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人性化、制度化构建需要不断强化的当下,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助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奔赴,构建新时代企业命运共同体,工会化解劳动争议的制度机制创新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加减乘除”组合法构建起的“方程式”,既有基于本地实际和创新经验的升级优化,又有各地工会化解劳动争议经验的融合转化,其实践效能充分说明这种工作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期待其他地方工会也能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参考和借鉴相关创新案例的路径和思路,不断创新优化,探索出更多具有地域特点、“工”字特色的化解劳动争议新模式。(工人日报)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