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地导某旅:“群蜂智慧”激活“军营创客”

发布时间:2024-12-06 00:17:36 来源: sp20241206

初夏时节,某驻训场,空军地导某旅组织任务分队官兵开展装备撤收架设考核。号手张振洋带领编组成员快速完成作业,全程用时较以往明显缩短。

“行动速度更快,作业效率更高,装备操作更顺畅,与‘作战保障研究班’前期的努力分不开。”走下考场,张振洋指着雷达车上新加装的折叠式登车梯对笔者说。

据了解,该型雷达车原本只配有一把随车梯,但官兵作业时需从车体不同位置登车,为此他们要多次搬抬调整随车梯位置,不但耗费时间,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号手为节省时间,试图不借助随车梯直接攀登上车,但因操作平台较高,攀登难度大,好几次发生磕碰。

“到了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若在搬抬随车梯上耗费过多时间,势必影响作战进程,甚至贻误战机。”一次调研中,该旅领导了解情况后表示。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他们组织官兵围绕“如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登车”展开讨论,并将梳理汇总的意见建议上报至旅“作战保障研究班”。

“我们认真分析大家的意见建议后,沉到训练一线走访调研,在此基础上对装备进行革新。”该旅“作战保障研究班”成员、一级上士李正达说,他们将解题设想上报旅党委获得批准后,尝试在雷达车车体两侧各安装一个可折叠的登车梯,并结合模拟试验调整安装位置和设计尺寸。

最终,一款符合官兵操作习惯、不影响装备一体化效果的登车梯出现在训练场,极大方便官兵登车作业。

“基层官兵身在一线,对战斗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感受更真、认识更深,往往能提出正确的破题思路、管用的解题招法。”该旅领导说,前些年,他们通常用一个个“计划”“方案”“路线图”,管理培育人才队伍;现在,他们主动走到人才队伍中,面对面聆听意见建议。尤其是随着新装备大量列装和部队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该旅不断拓宽人才作用发挥路径,为他们施展才华、开展实践创新提供更大空间。

工作中,该旅注重集聚基层“群蜂智慧”,鼓励官兵从部队建设实际和练兵备战需求出发,聚焦解决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瓶颈问题提建议、献良策;遴选一批任务经验丰富、综合素质突出的战勤参谋、专业技师、军士骨干等,组成“作战保障研究班”,重点就官兵提出的意见建议、革新构想、创意设想等,开展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攻关;围绕“问题分析、理论指导、技术攻关、实装验证、经验总结”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为解决某型运输装填车夜间作业容易暴露的问题,高级工程师李岩根据官兵革新构想设计出微光彩带,不仅为号手开展作业提供了标识,而且增强了夜间作业隐蔽性;某型电源车车载工具箱携带物资难以满足作战需求,某连维修班班长赵壮结合战友建议,使用加固材料为其加装支撑杆、滑道等零部件,不仅实现了工具箱扩容,而且提高了维护保养便利性……同时,该旅还与科研院所、装备厂家等建立合作机制,请他们为官兵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专业指导,并帮助鉴定评估相关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旅“作战保障研究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流程,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聚焦作战保障深研细究取得初步成果,不但为提升练兵备战实效作出了贡献,而且帮带培养了一批人才“苗子”。在该旅,先后有10多名取得革新成果的官兵受到上级表彰,参与研发车辆自行装卸载辅助设备的驾驶员曹宇被表彰为“北疆兵匠”,研创多项警卫课目训练法的班长李想被评为“岗位先锋”。

“近段时间,机关正组织研究班骨干成员为官兵做巡回报告,进一步营造研问题、钻专业、善革新的浓厚氛围。”该旅领导说,他们还将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官兵遂行任务情况、参加比武竞赛表现、专业岗位实绩等因素,对全旅高素质专业人才进行精准“画像”;通过基层单位推荐、机关考察把关、党委考核遴选等程序建立“尖子人才库”,并及时跟进抓好专业培训和能力升级,为充实壮大“作战保障研究班”做好人才储备。(刘若男 康佳伟 欧阳文哲)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