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0:20:21 来源: sp20241226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③】“高效办成一件事” 把政务小窗口作为改革突破口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一个多月来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细则开始陆续出台实施。从经济领域扩大内需消费、畅通经济循环,到政务服务领域便民利企“高效办成一件事”,再到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释放出各部门各领域集中力量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实,以真抓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央广网《央广时评》特推出“真抓实干”系列评论。
企业迁移登记、个人就医费用报销、申请公租房、留学服务……前不久,在加快推进2024年度“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13个重点事项落地初见成效的基础上,“高效办成一件事”新一批8个重点事项清单发布,涵盖企业经营及个人生活、安居、就业、教育等多个领域。
毋庸讳言,一个小小的政务窗口,有时可能要让前来办事的企业或个人跑几次腿、费挺多劲,才能把事办妥。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办事群众不熟悉相关业务分工;有的则是由于涉及多个部门,流程、环节、手续复杂;还有一些则是缘于个别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做派。无论是改善营商环境,还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都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从办事企业和个人视角出发,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加强平台建设。譬如,可以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统一受理和“一站式”办理,利用集成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等。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不妨提供更贴心的优先办理、陪同办理服务,尽最大可能化解群众办事障碍。通过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首问负责制”等,有效提升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强化数字赋能。如今,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残疾人服务、开办餐饮店等以往分别属于不同领域、涉及不同部门的管理,只需要下载一个手机客户端,甚至点击一个小程序就能轻松办理。各地有关部门要通过持续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实现数据共享、材料压减、时限压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办事时多部门的“存在感”。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不少地方探索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同志,为公众提供兜底服务。能现场协调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组织相关部门研判会商,不仅要限时办结、进行“满意度”回访,更要总结整理,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制定针对措施,以便更多人不必靠“兜底”即可顺利办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政务服务小窗口连接政府和群众,也是改革突破口,我们很多改革智慧就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创新。一批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点事项清单,推动本行业本领域办成“一件事”的流程和业务协同;要鼓励各地区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持续推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我们要透过政务“小窗口”,进一步传递利企便民的浓厚服务氛围和降本增效实招,努力让更多的“一件事”实现高效办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