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互联网“熟人推荐”越界

发布时间:2024-11-22 01:13:51 来源: sp20241122

  作为互联网App“个性化推荐”的一种机制,“熟人推荐”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加强算法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

  时不时被推送“可能认识的人”,自己点赞过的内容、观看过的直播、购买的商品也被推送给“好友”……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的熟人推荐机制从社交平台逐步扩大到购物、直播等领域,一些人乐于借此分享日常,拓展交友圈,但也有不少网友直言不想被窥视,只想在网上安静“冲浪”。

  “熟人推荐”是互联网App“个性化推荐”的一种机制,通过搜集用户通讯录、关联好友等数据,经过算法分析给用户推荐人或物。对平台来说,熟人推荐功能可以帮助提高用户留存率和活跃度,增加用户黏性,还能引导潜在用户消费,这种需求客观上可以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App通常默认用户接受熟人推荐功能,即使关闭该功能,仍然会出现推送和被推送的情况,个人隐私安全并未得到有效保障。

  在互联网已成为个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很多人并不希望自己的浏览习惯、消费偏好等上网痕迹被他人知晓,而且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还会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都有明确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因此,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加强算法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

  平台应明确告知用户收集的信息内容范围以及用途,并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确保用户能够自行选择是否关闭弹出的其他用户信息、是否屏蔽其他用户获取自己的动态信息。App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网络经营者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之前也要征得用户的同意,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减少侵权风险。

  用户要增强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在初次使用App时应仔细阅读相关协议,涉及授权地理位置、展示个人资料等操作时要格外谨慎。遇到侵权行为时,用户要向国家网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造成财产损失或对个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各类App及平台的常态化监管,对于存在隐私泄露、强制熟人推荐等问题的App,要及时处罚并公布通报,让App开发者、运营平台对用户隐私始终心存敬畏,还用户一个清爽的网络空间。(向斯佳)

  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