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2:01:04 来源: sp20241127
站在福建省三明市的地标麒麟山向西望去,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蜿蜒流淌的沙溪之畔。沙溪如同碧绿绸带,一侧是高耸的烟囱和连片的厂房,一侧是清丽山水之间的主城区楼房。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钢集团”)是福建省最大的钢铁企业。来到三钢集团水处理中心的室外水池边,只见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若不是有三钢集团的LOGO提醒,很难想象这里是一家大型钢铁厂。
“鱼是水环境的风向标,它们对水质的要求很高,现在厂区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养鱼。周围的树木花草生机勃勃,环境越来越好了。”三钢集团水处理中心负责人陈文华自豪地说。
工业与城市如何共生?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这是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新时代以来,三钢集团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向着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变。钢铁文化铸魂、智能制造引领、绿色发展赋能,三钢集团绘就一幅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图卷。
三钢集团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向着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变。
与城市共融共生,坚定不移以绿色发展为企业赋能
三钢集团生于三明,长于三明,先有工厂后有城。1958年,三钢集团的前身—福建省三明钢铁厂建成,两年后城市才正式拥有“三明市”的名字。
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环境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传统钢铁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行业,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曾经,因污染严重,三明人开玩笑称“每年要吃进一块砖”。
“上世纪90年代,晚上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北山路上,车灯照向前方,粉尘如雪花一般飘洒。”作为“钢二代”的三钢集团职工叶凌飞,如今回忆起早些年的生活环境仍不住慨叹。
1958工业记忆馆馆长郑碧玉也有同感:“早些年,大家总是期待树木换叶子。那时候空气质量差,树叶刚刚显出鲜绿就被粉尘遮蔽。”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4次前往三钢集团调研指导工作,对三钢集团的改革发展寄予厚望,为其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0年8月10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三钢集团调研,嘱咐“三钢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要走在全省前头”。
2000年以来,仅三钢集团三明本部就投入30多亿元用于环境改善,新建环保设施或完成环保升级改造项目350余项。通过坚持精细管理、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引领企业迈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三钢集团完成从传统老工业企业向新型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打造出钢铁企业与生态城市和谐共融的“三钢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三钢集团始终把环境治理视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把环保放在首位,当生产与环保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为环保让步;当资金周转困难时,优先保障环保资金的投入。”三钢集团将这句话写入发展战略整体规划。
近年来,三钢集团产能置换升级和超低排放改造迈开“大步”。截至今年6月,三钢集团三明本部共计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37项,厂区降尘量下降至每月5.78吨/平方公里,三明本部清洁运输改造全部完成,进一步减少运输环节污染物排放;2023年,三明本部自发电占比为96.22%,同比提升6.17%。
通过环境治理,人们印象中钢铁企业机器轰鸣震耳欲聋、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煤渣灰烬漫天飞扬的形象,在三钢集团一去不复返。
如今,步入三钢集团厂区,远处是蓝天为底白云舒卷,近处是绿树成荫鲜花掩映,厂房高大清洁,场馆庄严有序,俨然一个美丽的花园景区。这些都与三钢集团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离不开。
沙溪河穿城而过,一侧是三钢高耸的烟囱和连片的厂房,一侧是坐落在山水之间的城区楼房。
智能制造引领,三钢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进叶凌飞工作室,奖项和荣誉挂满墙壁,这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
与父辈们相比,叶凌飞这一代技术工人幸福了许多。“父辈们使用的工具和设备陈旧,精度也很难达到要求。现在不一样了,电动、液压设备司空见惯,数字智能设备大大解放了人力和手工。”叶凌飞说。
近些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我国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钢铁工业具有连续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安全环保要求高等特点,借助智能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把控、生产协同、能源及环境管控等方面的效率。
新时代以来,三钢集团以“数转智改”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在重构信息化系统、实施智能工厂改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高度整合、完善的智能制造平台。平台由管控中心、智控中心和大数据中心3个智慧“硬核”构成,可以实现集团内数据共采、数据共享、系统共建和功能共用。
步入管控中心大厅,一块巨大的LED智慧决策展示屏映入眼帘,屏幕从左到右依次显示着自原材料进厂到生产运行,再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各种数据随时更新,生产情况一目了然。
管控中心集调度中心、运行中心、应急中心、事件中心于一体,以可视化方式展现三钢集团十大模块指标数据。
三钢集团智能制造系统的使用,在生产作业层面,可以逐步实现现场作业无人化、工序操作一键化、生产过程可视化;在生产管理层面,可以有效提升生产作业层面各工序之间的协同,保障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操作的标准化作业,实现集团层面一总部多基地的一贯制管理;在生产决策层面,可以以精细化成本管控、产品经营决策、业务全程跟踪为目标,加快提升管理者智慧决策能力。
与早些年相比,三钢集团智能化转型后,可以降低运营成本20%以上,提高能源利用率10%以上。智能制造,为三钢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按计划,三钢集团将用2至3年时间步入行业智能制造第一方阵。
工业+旅游,“钢筋铁骨”为企业铸魂
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馆前方广场上,一个巨大的转炉格外引人注目。三钢集团的文化符号“钢铁文化”来自企业多年的历史积淀,来自一代代三钢人的努力与付出,其内核是“钢铁意志”,是“百炼成钢”,是“钢筋铁骨”。
1958年,3万多人的建设大军自全国各地奔赴三明,以“钢铁意志”,靠手挖肩挑板车推,移山填谷,完成了炼铁、炼钢、轧钢、动力、铸造、无缝钢管车间建设,以及相应的基建安装,仅历时一年半就建成了福建省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三明钢铁厂。
之后,三钢以“百炼成钢”的精神逐渐发展壮大,成长为福建省内采用焦化、烧结、高炉、转炉、连铸、轧钢的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拥有福建省最大的烧结机、高炉、转炉和福建省唯一的板坯连铸、中厚板、优质圆棒生产线。
新时代以来,三钢集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现有老旧建筑和工业遗存实施修缮。一批独具工业特色的景点落地,让三钢集团成为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工业生态休闲乐园。
三钢闽光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周承芳介绍,为更好地展示三钢集团,让更多人了解三钢的转变和发展,三钢集团以钢铁工业观光工厂为蓝本,打造出三钢工业旅游区,使钢铁工业基地的文化内涵得以具象化呈现。
旅游区主体由“一园两馆三景区”组成,分别是工业记忆园、1958工业记忆馆、安全教育体验馆、铁水奔流景区(炼铁生产工艺)、钢花璀璨景区(炼钢生产工艺)和轧机欢畅景区(圆棒生产线、中板生产线)。
1958工业记忆馆生动再现了三明工业从零起步打造新兴工业城的发展历程,宛如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科书;安全教育体验馆集教育、体验和警示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如今,三钢集团已成为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2年,三钢工业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钢集团除钢铁工业基地之外,又多了旅游景区的新身份,企业钢铁文化也因之进一步发扬光大。
回望历史,三钢集团走过峥嵘岁月,克服重重困难,逐渐发展壮大;展望未来,三钢集团正以坚实步伐,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每天清晨,沙溪旁的健身步道上,总是有众多跑步爱好者在慢跑;一些市民和游客在河边驻足,对着美丽的景致不停拍照……
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数据,2023年,三钢集团所在的三明市三元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三明市全年没有出现空气重污染,为全省设区市唯一。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