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8:00:38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社 北京12月28日电 题:中国援外医疗60年:全世界有许多“麦乐村”
中新社 记者 李纯
近期在中国大陆热播的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讲述了中国援外医疗队在非洲救死扶伤、与当地人民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麦乐”是斯瓦希里语中“永远”一词的音译,“麦乐村”既是中国医疗队的驻地,也是代表中国援外医疗承诺、体现大爱无疆的永恒之村。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来,中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近3万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赢得国际社会赞誉。像“麦乐村”这样的中国援外医疗故事,在全世界还有很多。
1975年,第3、4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山东)医疗队到边远地区义诊后,与当地民众依依惜别。(图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1962年,阿尔及利亚向中国发出邀请,希望中国派遣医疗队赴阿长期工作。1963年4月、6月,24名中国医疗队队员分两批先后赴阿。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单独以医疗队形式支援外国的行动,拉开了此后中国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的序幕。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不同国家的风土民情以及陌生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在受援国创造了许多奇迹,填补数千项技术空白,践行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誓言。
第13批援尼泊尔中国医疗队队长张伟还记得,受援医院曾收治一名患巨大嗜铬细胞瘤的中年男子,手术极具挑战性。在中国医疗队的帮助下,当瘤体被取出的那一刻,手术室内响起一片欢呼声。该医院管委会主席说,这是医院第一例经腰后腹腔镜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也是尼泊尔首例,“中国医生再次填补了我们的空白”。
今年7月,第2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指导所罗门群岛国家转诊医院的外科医生完成了该国第一台腹腔镜手术。医院首席执行官兼大外科主任表示,中国医疗队对该国的外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我们的外科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22年,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北京)医疗队在中几友好医院重症监护室开展中几友好医院第一例支气管镜床旁吸痰操作。(图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无论是媒体公开报道,还是中外医护人员开展交流,“首例”“第一”“填补空白”是人们谈及中国援外医疗时出现的高频词。中国援外医疗队不仅直接为当地民众提供诊疗服务,还通过培训、学科建设、项目合作等方式,大幅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
在第2至4批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队员吴德熙与当地医务人员的筹备下,2021年5月21日,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内科在中多友谊医院成立。为当地培养心血管医生也成了吴德熙的重点工作之一,累计为30余名医务人员传授专科知识,提升医疗诊治水平。
今年5月,第21批援布隆迪中国医疗队向该国穆邦达综合医院赠送了法文版自编医学教材《床旁超声临床应用指导》。医疗队总队长孙斌表示,只有把知识、先进理念留下,才能真正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让当地民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中国援外医疗工作的愿景之一。60年间,中国援建的医疗卫生设施超过130所,为许多国家培养了医疗人员10万余人。中国还与有关国家合作,建立了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为当地引入数百项新技术。
2012年,中桑双方代表共同为援桑给巴尔中国(江苏)医疗队微创外科中心揭牌。(图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在本月上旬的一场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表示,中国的援外医疗已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的“造血式”合作,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何炤华也指出,对外卫生发展合作不是哪一方居高临下地搞施舍、搞慈善,而是一种平等互利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真正体现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精神。
正是因为秉持平等合作的精神,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受到了受援国家的认可。今年5月,柬埔寨卫生大臣曼本亨向援柬中国医疗队队员颁发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数据显示,有超过2000人次的中国援外医生获得了受援国所颁发的国家级荣誉。
正是因为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中国援外医疗队受到了所在国民众的欢迎。在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接生超过207万新生儿,当地很多孩子取名就叫“中国”;在突尼斯,中国医疗队员外出时总会听到当地人用阿拉伯语称呼他们“朋友”;在马尔代夫,77岁的白内障患者等待3年,只为接受中国医疗队的治疗:“我就是相信中国医生。”(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