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电影”探寻更多可能(文艺创作谈)

发布时间:2024-12-01 00:41:28 来源: sp20241201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粤剧,历经岁月洗礼,沉淀着别样风华。粤剧兼容并包,融汇了多地多样的艺术表达,在创作与创新的路上从未止步。复排经典剧目、创排新编剧目、跨界艺术碰撞融合,粤剧工作者近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尤其是粤剧电影的成功尝试,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2021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成功出圈令人欣喜。作为“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的第一部,《白蛇传·情》是粤剧一次大胆而浪漫的尝试。我们通过电影的表现形式,打破戏曲舞台的界限,将一个经久不衰的爱情传说凝练提纯、重新表达,以唯美写意的中国水墨风格,将粤剧之美呈现于大银幕上。这部电影2300万的票房,不仅创下中国影史戏曲电影票房纪录,成为一个里程碑,也让我们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让我们前行的信心更加笃定。

今年暑期上映的《谯国夫人》是“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的第二部,其改编创作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我们将巾帼英雄冼夫人的真实历史故事搬上大银幕。有别于《白蛇传·情》的是,冼夫人的故事真实存在,却又不似神话传说一般广为流传。我们希望通过粤剧的传统美学与电影的时代表达,讲好这个岭南故事。

为此,电影在粤剧舞台版《谯国夫人》的基础上全面创改,主创主演挑战实景拍摄,在一个月时间内辗转30多处场景,真刀真枪真马真唱真功夫,希望在电影短短两个小时内,将冼夫人的故事演绎得更精彩。

诠释冼夫人这个角色,既要以虔诚之心仰望历史先贤,又要以平视之心代入角色,真切地感受人物,将这段历史故事对当下观众娓娓道来。视角的不断转换,角色与讲述者身份的紧密融合,让我对冼夫人这一人物的理解更加多面。

这个人物本身是深沉厚重的,她是“岭南圣母”,但也是一个凡人。“我事三朝主,唯用一好心”是世人对冼夫人的赞誉,而“万古柔情总女人”则是我对她的感受。我想,若能长有太平盛世,冼英应当希望自己可以过着岁月无惊的日子,不必征战沙场,只愿与家人幸福团圆,与天下苍生和睦一方。

如果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是以一个“美”字深入人心,那么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则值得一个“真”字——我们以真诚为念,讲述一段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以真心付出,尽全力让电影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

我们即将开始粤剧电影《三水女儿·红头巾》的创作与拍摄。这是“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群来自广东三水的年轻女性,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来到南洋,戴上红头巾,做起建筑工、水泥工等辛苦的工作。这一次,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岭南这片土地上脚踏实地的劳动人民,讲述普通人的平凡与伟大。

其实,每一次巡演或路演时,看到台下观众期盼的目光,我总是深深地被感动。电影让粤剧之美有了更好的延伸,而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独到见解更让我体会到:粤剧的传承与创新不止于舞台上的青年演员,更在于舞台下逐渐成长成熟的青年观众,他们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些青年观众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因为粤剧电影而关注粤剧、喜爱粤剧,甚至因此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粤剧的自发传播者。他们会主动了解粤剧发展的历史,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还会对粤剧与粤剧电影进行二度创作,为作品带来更为丰富的表达与解读。他们让我觉得,这一路走来的创新与尝试都是值得的。

通过粤剧电影的不断尝试,并结合新媒体传播,粤剧拓宽了观众群体,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这对我们而言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粤剧也好,粤剧电影也好,内容本身才是真正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核心。回归创作初心才能真正讲好故事,才能让更多观众持续共鸣。

在粤剧的创作与创新路上,无数前人、今人已经走了很远。关于粤剧电影的探索,我想我们已经迈出了稳健的步伐。我相信“粤剧正青春”,接下来,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不负期待。

(作者系广东粤剧院院长)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