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9:01:37 来源: sp20241123
倦鸟归巢,暮色四合,连接庄稼地与村庄的小路变得热闹。人们从广阔的田野走出来,汇聚在小路上,又在小路的尽头四散开来,走进一扇扇亮着灯光的大门。短暂的空寂之后,人们又出现在村庄里。仿佛是村庄悄无声息地深吸一口气,用厚实宽广的胸膛包裹住疲惫的村民,再长长呼一口气,重新出现的人们便焕发出新的神采。门前的空地上、小河边、大树下,到处都是人们摇着蒲扇纳凉的身影。晚饭后的夏夜,令人感觉轻松又快活。
大人们聊着天气和庄稼,孩子们则不安分地跑来跑去,兴致勃勃地追逐藏在树林和草丛中的萤火虫。盛夏时节的乡村傍晚,萤火虫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在我的家乡,人们习惯称萤火虫为“哩了”——形容光线暗的常用词。窃以为,把它理解为“微光”更为合适,再多一点诗意的话,可以理解成“阑珊”。灯火阑珊处,流萤点点光,很有画面感。
萤火虫在草丛间飞舞,偶尔停在草尖上,发出一明一暗的光亮。大人们喜欢指着萤火虫,讲一些玄之又玄的故事吓唬孩子们。可孩子们根本不当回事。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萤火虫更有趣了。不一会儿,孩子们的玻璃瓶里就有了不少“战利品”,如小灯笼一般,照亮孩子们稚嫩兴奋的脸庞。
当了一辈子教师的二大爷给孩子们吟诵《咏萤诗》:“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空类星陨,拂树若花生。”说来也怪,孩子们虽然似懂非懂,但那气韵悠长的吟哦依旧让他们听得入了迷。秋草化生,入夜飘盈,拂树生花,绚若烛火,实在是动人的诗境。二大爷又讲了“囊萤夜读”的故事,讲那个贫穷少年如何捉萤火虫装入囊中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苦读,终成饱学之士。孩子们看看玻璃瓶里的萤火虫,又互相看了看,一下红了脸,打开瓶盖,让萤火虫飞了出去。
我没有资格笑孩子们,因为童年的我也是如此。年长后翻阅书籍,得知萤火虫会吃钉螺和蜗牛等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是帮助农民的益虫。而且萤火虫的寿命很短,成虫一般只能活数天。这让我为年少时的贪玩羞愧,也对萤火虫这种小小的昆虫肃然起敬。
萤火虫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被古人赋予了美好的含义,无数次被诗人们咏唱。李白赞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杜牧的一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更是动静相生,余韵悠远。中医认为萤火虫可以入药,有明目、解毒等功效。但我心中总觉得,这样美好的生灵,更适合慢悠悠地飘飞在夏夜,治愈我们的心灵。
夜深了,人们纷纷起身回家。萤火虫大概也累了,已不见踪影。村庄又仿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眼前的一切揽入怀中,酣然入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9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