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已经跨越百亿级

发布时间:2024-11-27 20:23:45 来源: sp20241127

  今天,全球艺场再次迎来上海时间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已经跨越百亿级

  今天,随着第十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岸艺博会”)和第十一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ART021”)双双以史上最强阵容、最大规模同时亮相,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拉开序幕。全球艺场再度迎来令人瞩目的“上海时间”。

  五年,一个重要的坐标,一个显著的里程碑。行至第五个年头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以一步一个坚实脚印实现质的跨越,已成继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艺术品交易排期的重要一站。2022年上海文物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进出口总额分别达128.53亿元、102.76亿元,相比2019年分别增长44%、61%,上海更是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进出境的首选口岸。

  上海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表示,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既往开来,创新迭代,首次以“全球艺场·艺术上海”为主题,更加凸显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城市功能,充分放大艺术赋能城市消费、促进城市美育的综合价值,努力实现制度再创新、平台再升级、主体再扩展、能级再提升。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正在促成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上海样本。”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说。他将交易周视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文化IP,认为这种由政府主导布局、对标全球的艺术市场建设,对当下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它的创新性、国际性和标志性,体现了国内城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的应对与谋划,不仅激活城市文脉特点,也给大众美育和艺术教育等相关环节带来新机遇。”

  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时间”

  融入双循环的“上海平台”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19年11月,上海对标全球城市,锚定“建设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目标,按照政策集中、主体集中、交易集中、效益集中的“四个集中”总体策略,在中国率先创办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集聚全球最优质的艺术资源,促成各类艺术展示交易集中发生。从此,每年11月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时间”得以确立。

  方世忠指出,文物艺术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财富存在的重要方式。自古以来,收藏和鉴赏艺术品,不仅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也是普罗大众的追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现代社会,纵观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都把促进文物艺术品行业发展列为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优先战略,特别是全力打造进入“全球艺场”排期的艺博会,进一步集聚全球资源,扩大国际影响,这构成了一座城市文物艺术品行业发展壮大的底层逻辑。

  交易周搭建的“上海平台”,每年吸引超百家艺术机构,集中举办超百场艺术活动,成功跨越百亿级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平台坚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强化全球艺术资源配置能力。

  本届交易周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吸引18家企业参展展品131件,为历年之最,新增国际顶尖画廊佩斯、厉蔚阁等九家艺术展商,世界三大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第三次同台亮相。莫奈《冰块,班纳库尔周边》、马蒂斯《撑绿伞女子像》、奈良美智《无题》、张大千《阿里山晓色》、乔治·马修《达胡特》等艺术精品在此集结。参展画廊数分别为185家和150家的两大头部艺博会——西岸艺博会和ART021,其境外画廊占比亦令人欣喜,前者为50%,后者为30%。其中,既有高古轩、白立方、豪瑟沃斯、卓纳、罗帕克等头部画廊,也包括来自二十国集团成员、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国家,以及希腊、拉脱维亚等19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画廊。

  并且,这一“上海平台”的丰富度与多元性在不断扩大。例如,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全球知名影像艺术中心Fotografiska,最近于苏州河畔开放其亚洲首馆,以四大特展带来横跨中西的世界级影像艺术盛宴;新一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开启“线下线上、一城两展”的全新布局,海派艺术馆展区深耕专业性,世贸商城展馆主打市场性,为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机会;上海潮流与艺术博览会紧跟年轻藏家身份愈发复合、收藏内容愈发多元、收藏爱好与事业愈发融合的新趋势,召唤人们释放年轻的生活态度,分享文化的新视野。一条艺术与设计线上博览会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引领线上艺术品消费新趋势。

  全球艺术力量纷至沓来,规模化效应形成强大的艺术磁场,向世界秀出“艺术上海”的活力,亦持续涌动着新的可能。

  制度型开放的“上海方案”

  国际化标准的“上海服务”

  “科学精准的政策是引导、激励和规范艺术品交易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上海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的关键保障。”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朱刚指出。

  五年来,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成为文物艺术品领域改革创新政策发布的重要时间窗口,聚焦文物艺术品交易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探索。例如,出台全国首个关于规范和繁荣文物市场的省级政府规章《上海市民间收藏文物经营管理办法》;成立国内首个面向文物经营行业的地区性行业组织“上海市社会文物行业协会”;实施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2022年佳士得“上海—伦敦联合拍卖”中首次于内地上拍、最终以2316万元成交的西方现代主义大师基斯·凡·东根作品《戴项链的女子》,即为落实试点重要举措的首次尝试;实施进博会文物艺术品“5件免税”政策,2020年至2022年三届进博会总计销售文物艺术品83件,总成交额12.5亿元,并举办了两届“海上来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艺术品公益展”;2022年将创新实践经验以立法形式加以固化,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创制性立法。

  联合上海海关,支持艺博会相关展品交易后现场提离,为境内外机构和藏家买家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交易环境,为艺术品交易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则是本届交易周带来的利好。

  这一系列政策红利、精准举措,为文物艺术品交易不断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上海方案”。事实证明,上海已逐渐成为文物艺术品交易国际化参与的“主阵地”、规模化产业的“集聚地”、市场化经营“首选地”和改革性集成“新高地”。

  新消费集聚的“上海地标”

  社会大美育的“上海体系”

  创立伊始,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就不仅仅围绕交易,而着意联动美育、辐射全城,放大交易的溢出效应,让人人共享艺术的美好。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国潮艺委会副主任裴刚指出,交易周和其背后的活动不仅仅是观赏艺术的机会,也在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推动文化消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上海不仅吸引了艺术收藏家和爱好者,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了解艺术和文化的机会。

  本届交易周的百余场艺术活动不仅覆盖全城,还以市区联手的方式为上海四大重点艺术消费集聚区“提亮”,让“全球艺场”的“上海地标”熠熠闪光。其中,“艺术西岸”重点构建全要素文化艺术产业生态圈,汇聚近30处文化载体,齐聚博览会、拍卖会、美术馆、画廊、艺术品保税、商业品牌六大产业要素,打造对话全球产业平台;“艺术外滩”基于外滩地区丰厚的历史底蕴、艺术机构的自然集聚和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汇聚50余家国内外知名美术馆、画廊、拍卖行等艺术机构,通过艺术、时尚、商业的跨界融合,带动外滩及城市核心商圈的转型升级;“艺术苏河”根据上海“一江一河”总体规划和静安区推动苏河湾滨水商务集聚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致力打造苏河湾“艺术生态高地”,凸显更具海派味、烟火气的商业文化特色;“艺术自贸”重点打造面向全球的文化艺术示范性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运作平台,为境外文物艺术品展示及交易提供全国最便捷高效的进出境通道服务,更深层次赋能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联动融合“美术季”,是交易周自2021年起推出的创举。每年活动期间全市近百家美术馆举办超百项展览,推出“馆长带你看美展”“画外寻踪海派艺术考古主题线路”等面向公众的美育活动。本届交易周期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静安尤伦斯美术馆的“马蒂斯的马蒂斯”、西岸美术馆的拉乌尔·杜菲回顾展“快乐的旋律”、余德耀美术馆的“浇灌沙漠丨卡塔尔当代艺术”、复星艺术中心的乌戈·罗迪纳个展、龙美术馆的十周年特展“肖像”等高质量美展云集,为大众创造了形形色色、各美其美的艺术欣赏体验。

  艺术交易与大众美育的叠加效应,让艺术如神经末梢般渗入城市角落、日常生活,渐成人们的精神“刚需”。走过五年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仍在不懈探索,奋力前行,阔步迈向比肩纽约、伦敦的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加速形成千亿级艺术品产业规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向世界充分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的摩登、魔幻和魔力。(文汇报 范昕)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