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商家虚假发货到底为了啥?

发布时间:2024-12-01 04:53:38 来源: sp20241201

  从商品发错尺寸召回到写错名址退回 从快递“空包”到包裹破损退款

  网店商家虚假发货到底为了啥?

  购买3件衣服,先是漏发2件,补发后商家又说快递被召回。一次下单前前后后折腾了近一个月,广东市民陈娟至今仍只收到了1件衣服。

  陈娟用“糟心”来形容这段网购经历:“卖家表示可以给我补发,但没说具体时间。因为物流时间到了,整单确认收货,我却连那2件衣服的影子都没见到。咽不下这口气,我在网购平台上投诉了商家,但是至今没有得到认定与赔付。”目前,她仍在尝试通过更多平台投诉维权,“难道我只能自认倒霉”?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遇到物流异常、商家召回包裹等情况的“倒霉”消费者并非个例。这种情况被统称为商家虚假发货,即商家在买家付款后,并未真正发货或发货的物流信息与实际不符。一些商家通过虚假发货的方式,让消费者在未收到商品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货,规避正常交易流程。

  受访专家认为,商家虚假发货行为无疑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对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相关平台要制定诚信经营规约,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根据情节对存在虚假发货等不正当销售行为的商家采取警告、罚款、下架商品或服务、平台禁入等措施。平台要从诚信约束和消费者反馈双向发力,惩戒虚假发货行为。

  快递到站后被拦截

  买家迟迟收不到货

  广西的耿晓被一个订单搞得焦头烂额——15天预售期加7天快递运输过程,网购的3件服装依旧不见踪迹。

  一个月前,耿晓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了3件服装,在经过了“15天预售”之后终于等来了仓库发货。商品从广东发出,物流信息显示,包裹“等待揽收”耗时1天,而后几经辗转,一共经过了6个快递站点,“从广东到广西,不到600公里,路上耗了7天”。

  7天后,物流显示包裹到达当地站点,但耿晓依然没有顺利收到货物。

  “快递员告诉我,卖家拦截了我的包裹。”耿晓感到气愤,她在购物平台询问店铺客服,客服称是因为“发错了尺码,所以召回补发”。

  “我觉得很窝火,东西买了一个多月了一直拿不到,就这么退款我又不甘心。”耿晓隐约感觉这是商家的某种“暗箱操作”,她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了相关信息,也把自己的经历发在平台上与网友交流,这才知道,自己遭遇了商家的虚假发货套路。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网购消费者都曾有类似遭遇。商家通常会以“发错货召回补发”“快递破损”“换了单号忘记更新”等说辞来拖延发货进程。

  “一开始我以为真的是运气不好碰到问题,觉得能够退款也就算了。”记者了解到,不少消费者在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时通常会认为是“偶然事件”,选择退款,而在接连遭遇类似情况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可能受到了侵犯。

  广东的李先生今年6月网购了一批家居用品。然而,过了几天他查看物流信息发现,包裹到达目的地后,商品却被退回了。“刚到目的地5分钟,快递直接显示名址不详(地址、收件人信息有误)退回了,后来我怎么联系快递员都不接电话,商家只说会尽快和快递员沟通,再没了下文。”

  “上网查了一下,我才意识到我可能碰到虚假发货了。我找平台客服投诉,花了大量时间应付了机器人客服,到最后平台还是以商家已经同意退款结束了对话,折腾了这一通,最后什么赔付都没有,我觉得权益没有受到保护。”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只能在其他店铺买了需要的商品,白白耽误半个多月时间。

  延迟发货更换地址

  商家快递互相串通

  近期,某第三方投诉平台统计显示收到网购虚假发货类投诉增多。其中,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支付了9593.89元购买6台空调,但卖家通过延迟发货、更换发货地址等手段,使消费者相信系统会自动延迟确认收货时间,导致订单被系统自动确认收货。

  经核实,涉事卖家采取了拖延发货时间并迅速召回快递的虚假发货手段。二手交易平台识别后,多次向买家推送并置顶提示“卖家退货率高需谨慎、订单即将确认收货”等信息,但消费者未及时申诉,导致系统自动确认收货后资金受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二手交易平台封禁涉事卖家账号,并为消费者申请体验补偿,同时建议报警处理。

  网店商家为何会虚假发货?

  专门对此类案件进行过相关研究的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许越程告诉记者,少数商家由于售前缺乏对订单数及出货量的合理预判,超额销售后既不愿损失客源,又碍于平台制定的发货时效规则,便玩起虚假发货把戏,为填补库存争取更多时间。此外,预售刷单、数据造假和恶意收集买家信息进行转卖也是虚假发货的常见原因。

  “例如订单按发货标准显示‘已揽收/揽件’等信息后24小时内无任何物流更新记录,或商家实际发货商品与消费者所购无关联、空包裹等情形。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物流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虚假发货的情况。如果物流信息长时间未更新,或者显示的发货地与商家所在地不符,那么就需要警惕了。”许越程说。

  有电商从业人员向记者透露:“有些商家搞促销打折,发现销量很好就不舍得低价卖出,于是选择虚假发货。”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预售时折扣力度很大,有时甚至是亏本经营,于是利用虚假发货,既推高了销量数据,也不会造成实际损失。

  在广东揭阳经营多年童装网店的黄娟告诉记者,虚假发货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虽然网购平台会有相关的监管规定,但是‘下有对策’,商家还是会选择新的方式来规避”。

  “一般而言,最大的可能还是卖家打了单,点了发货,但其实手头上没有货。”黄娟说,这么折腾是因为“如果商家没有按照承诺的时间发货,平台会罚款,一些商家就会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自己的损失”,或者有的商家一时缺货,又不想放走客源,于是选择虚假发货争取时间。“如果消费者催得紧,就随便找个理由,比如‘仓库被水泡了’‘件寄丢了’,让消费者再等等,或者申请退款。”这样操作下来,商家也不用承担责任。

  黄娟介绍,商家虚假发货通常有多种掩盖的手段,“揽收和中转很长时间,后续没有物流信息是其中一种方式,还有就是故意写错名址信息”。商家通常会以各种理由告知消费者快递被召回,而实际上,被召回的快递大多是“空包”,或是虚假物流。“还有比较过分的商家,会在没有货的情况下‘拍A发B’,实际上你收到的并不是你买的东西。”

  采访中,有快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虚假发货实则是有的商家和一些快递网点共同配合的“骗局”。

  “有一些商家会和快递员说好,快递员会给商家一个单号。”广东揭阳某快递驿站工作人员说,部分商家会和快递网点串通,在“技术”操作下,平台会显示虚假物流信息,“有时候我们派件的人查单号,查出来根本没有物流轨迹,和平台上显示的不一样,都是虚假的。”

  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多年的郭先生说,快递员大多对虚假发货有所了解,具体操作是由物流公司先开出订单号等信息,商家同步到电商平台后物流显示“已揽件”,即算完成了平台要求的发货动作。但实际上,商家并没有将货物真正发出,消费者自然等不到物流信息的及时更新。

  虚假发货涉嫌欺诈

  平台不能一赔了之

  记者询问相关电商平台,客服对“卖家虚假发货怎么办”作出的回答是:如果卖家已经对交易操作了“发货”,但实际上未进行发货且双方沟通无法解决,建议买家及时申请退款。

  从采访情况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发货迟迟收不到货的情况后,通常会选择直接申请退款了事。有时,因消费者未注意,在发现虚假发货情况时商品可能已经确认收货,消费者需经历漫长的拉扯维权,最后也只是要回本属于自己的货款。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白白浪费了时间,虚假发货商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中国传媒大学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商家的虚假发货行为,属于典型的合同违约侵权行为,不仅违反电商平台规则,影响自身信誉,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基于刷单或其他不正当目的,商家根本没有履约能力而虚构库存进行大批量虚假交易,这种情况涉嫌构成欺诈。

  郑宁认为,主流电商平台已制定相关规则,加大对商家虚假发货行为的惩罚力度,比如按照商品实际成交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消费者赔付红包等。但从平台端来看,惩治虚假发货行为不能一赔了之,需采取更多有效规约,如采取下架商品或服务、平台禁入等措施,提升存在此类失信行为商家的违规成本;同时应充分回应消费者维权诉求,畅通维权渠道,形成消费者反馈与商家信用评价的关联机制。

  在许越程看来,对于虚假发货问题,首先需要确认消费者与卖家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交易合同。如果合同已经成立,但卖家没有交付正确的产品,则认为卖家违反了合同约定或出现了欺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有权采取适当的救济措施,包括要求重新发货、退款、投诉等。如果问题无法在平台上解决,则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对卖家进行约束和追究法律责任。

  “有的消费者还可能遭遇虚假发货并要不回货款的双重‘倒霉’,如果消费者已申请退款,商家在发送虚假物流签收后,钱款流向商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平台方属于‘未采取必要措施’,消费者有权向相关平台方追责,平台与店铺经营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许越程说。(本报记者 赵 丽 实习生 林铭溱)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