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16:02 来源: sp20241221
五十五载路茫茫。忆韶华,上井冈。
秋染茅坪,碧树间疏黄。
八角楼前追往事,红军魂,勿相忘。
后人执手诉衷肠。背篓青,扁担长。
大任一肩,我辈自须扛。
两个百年图胜景,搏素浪,竞帆樯。
1966年,我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深秋,与同学相偕到韶山和井冈山串联,追寻前辈足迹,学习红军精神。在井冈山里,我们徒步走了不少地方,茅坪、茨坪、黄洋界……路途中、山村里,不时能遇到红军家属和后人。
在茅坪,我们随一位红军后代来到他家房前屋场,他当场将一段青竹劈开,削了两根扁担;用毛笔饱蘸红色油漆,在扁担内芯书写:“红军万岁 井冈山罗冬祥写 参观留念。”他把扁担连同前几天编好的几只竹背篓,送给我们北京学生留念。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一直珍藏着井冈山红军后代所赠扁担、背篓;当年的青竹扁担和背篓早已变黄,扁担上的红漆字也开始剥落,但它们在我心中永远是“背篓青”“扁担长”。时值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将这寓意红色传承的扁担和背篓捐赠国家博物馆,以期在更好地保存、收藏的同时,起到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后人的作用。告别扁担、背篓之前,填了这首《江城子》,以记我们几个十五岁的革命后代,于井冈山深处伫立在茅坪八角楼前,那永远留在脑海中、流在血液里的红色记忆。
时光飞逝,当年点点星火的“中国的红色政权”,早已成为雄起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12月26日,是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130周年诞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21年创立中国共产党、1927年创建人民军队、1949年领导党和人民夺取政权的艰辛历程,更应该铭记他领导建立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在那红日照亮东方的日子里,毛泽东主席的光辉形象,早已通过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忠实笔触,永远镌刻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留存在亿万人民的心底。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我的父亲李庄经历了两件令他终生难忘的大事。先是在年初进北平,受命接管国民党中央社北平分社和《北平日报》,又于秋天承担了为新中国奠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报道任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打到哪里,笔杆子立即跟到哪里——解放了,进城了,先得接管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新闻机构,才能出共产党的报纸,发出党和人民的声音。1月31日北平解放的当天,军管会首先接管了国民党的两个新闻机构。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最重要的党报《华北日报》,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
2月1日,北平城内原有报纸,除国民党公开的党报外,还照常出版。几家报纸刊出这样的标题:《接管开始 范长江接管华北日报 李庄接管中央社北平分社》。接管后,李庄等新闻工作者,终于开始在太行山时期就魂牵梦萦十多年的大城市北平,快马加鞭、意气风发地继续办起了第三张《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三张《人民日报》分别是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兼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的职能,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李庄是不多的几位进入中南海怀仁堂、勤政殿和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新闻记者之一。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派出的记者,他和新华社、中央新影等几个单位的同志一道,在怀仁堂会场全程采访报道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和会内会外全体总动员的人民日报同事一道,见证并记录了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与会者共同为新中国奠基的全过程。
9月21日,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毛泽东主席所致会议开幕词,同时就是为新生的共和国开篇:“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9月22日于北平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该报独家新闻通讯、记者李庄采访撰写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特写》记者李庄在怀仁堂会场主席台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用充满激情的笔墨写下了报道新中国成立的第一篇新闻特写,标题就是从他聆听的毛主席的历史性宣言中提炼出来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特写》。
在李庄和他的新闻同行的笔下,新中国成立的壮阔画面次第展开: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经过热烈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国都、国旗、国歌、纪年;选举了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李庄为此写道:“这是人民民主新中国开基立业的盛典。这个盛典是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首都北平举行的。毛主席宣布这个盛典正式开幕,乐队立即奏起《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礼炮在会场外隆隆齐鸣。这是胜利的声音,我们在艰苦的斗争中深深地懂得,胜利是不容易得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二十八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二十二年,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领导全国人民,和国内外的敌人艰苦地战斗着。这二十多年,使青年变成中年,中年变成老年,多少烈士为革命而英勇牺牲了,但是,人民终于胜利了,打出了一个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于是全国人民表示竭诚拥护共产党、毛主席和解放军,全场代表也毫无例外地热爱、尊敬共产党、毛主席和解放军。”
这不仅是一个新闻记者的现场感受,更是一位参加革命十多年的共产党人的切身体会。现场采访时,他深切感受到各界人士对新中国成立的热切盼望,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竭诚拥护,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并把这一切真挚的感情凝炼笔下——
在主席台,悬挂着孙中山、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巨像中间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会徽正面为一地球,地球中间是一幅红色的中国地图。地图上面有四面红旗,象征四个朋友,地球左右饰以麦穗,地球上面饰以车轮,麦穗与车轮表示着农民和工人,车轮中间缀以红色五角星,象征着工人阶级的领导。整个会场是这个会徽的具体表现。六百多位代表,包含了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各阶级、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党派代表的席位在主席台右前方,中共代表位第一排,毛主席为首席。主席台左前方为部队代表的席位,人民解放军总部位第一排,朱总司令为首席。解放军后面是特邀代表,区域代表和团体代表的席位在党派和部队代表的两旁。大会济济一堂,真是空前的民族大团结……毛主席进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鼓掌达两分钟之久。他的开幕词经常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我曾多次研读父亲当年现场采访的文字,感受到历史使命的光荣和神圣,体悟到当年父亲描述的参加政协会议的各界人士之责任重大。特别是近六十年后,我自己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当时所写的“民主、团结、严肃、负责”这八个字的分量——
为了把胜利恰当地写在人民中国的大宪章上,代表们采取了极为恰当的态度和步骤。如果要用几个字概括起来,那就是:“民主、团结、严肃、负责。”实际上,在此次会议举行的前一年“五一”,中共中央就提出召开人民政协的伟大号召。“消息如野火飞传,迅速遍于全国和海外。响应的通电雪片飞来,各方民主人士络绎抵达解放区,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都团结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旗帜之下了……商讨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及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获得了共同的协议,大家一致承认中共的号召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宣告正式成立。筹备会用了近三个月的工夫,拟订了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名额和人选名单……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产生,同样经过了非常慎重的努力。筹备会负责草拟纲领的小组曾经讨论过三次,大会开会前已到北平的人民政协代表讨论了两次,筹备会常委会也讨论了两次,始成最后的草案。可以说,各方面应该集中的意见都集中起来了。广泛的民主铸成了新中国的大宪章。”
在这红日照亮东方之际,父亲目睹了一个个伟大的时刻,忠实地、详细地把会场氛围和进程写进报道,存诸历史——
人民把会场布置得朴素而壮丽。会徽后面衬着杏黄色的幕布,在中国,这种颜色是象征庄严与伟大的。会场照明全用水银灯,一个接着一个,两廊下排着红色宫灯。新华门油漆一新,鲜红夺目,两边竖着八面红旗。门下挂着巨大宫灯。这一切,都给人们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印象。中华民族本来是富有生命力的民族,过去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束缚着不能发展,现在真正解放了,相信不要很多时候,新中国就会建设得很好。各方面送给大会的贺幛中,充满了这种赞美与自信。民主朝鲜全体华侨送给大会的贺幛上,精致地绣着彩色的毛主席像,绣像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旗,还有一座工厂和几部拖拉机。旗上还绣着“庆祝新中国诞生,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字。这幅图案表示:工业的中国,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在向我们招手了。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记者李庄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意义非凡的八天,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八天。八天里,他不仅记录了中央人民政府的诞生,也描摹了国号、国都、国旗、纪年诞生的细节。新中国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过,父亲当年的感觉“就好像一场知识竞赛”,他对此也作了第一手的记录——
关于国号的讨论就热烈多了,有相当多的不同看法。我心里说,这好像一场知识竞赛。有的委员主张定名“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有的委员主张定名“中华人民民主国”,各自陈述的理由都很充分。张奚若委员发言比较靠后,他主张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说:共和国说明国体,人民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涵义准确,表述简明,请诸位委员审议。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决议以发表宣言的方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委员说话沉稳,言简意赅。我长时间默想:知识,知识,知识的力量真是无穷尽的。
父亲在通讯报道和回忆文章中都写道,代表们经过讨论,最后一致同意建都北平,并把“北平”易名“北京”——
北平位于华北老解放区内,人民力量雄厚。邻近东北重工业区,便于发展工业。文物集中,交通便捷,具备着现代大国首都的各种资格。有些代表提出:北平毗邻天津,出海方便,航空交通四通八达,而且建筑雄伟,气象万千,应该把这些条件加在建都北平的理由之内。
国旗的诞生同样也标志历史新篇的开始,新中国使用什么样的国旗?李庄在写于会议第三天的通讯《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中,这样写道——
为集思广益,设计能代表新中国的庄严、大方、寓义深远的国旗,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曾经向全国征求国旗图案,得2992案。应征者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教师、干部和著名艺术家,也有远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朝鲜和美洲的华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朱德、郭沫若等委员也设计过国旗图案。筹委会从中选出38案,供代表考虑。这些图案,旗底均为红色。最后确定的国旗为“国旗上角有五黄色星”,全场热烈鼓掌,一致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绝大多数参加讨论的代表都主张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如今年即称1949年。因为新民主主义的创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变革,不宜再沿用中华民国的纪元。”
会议进行到第八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政协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人民日报记者李庄依然是现场采访,在报纸上大量刊发新华社消息之时,他必须逐日撰写、发出中央党报的独家通讯。他认真细致地把新闻消息不便描写的选举过程细节,写进他的最后一篇会议特写——
选举中央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时,刘少奇任大会执行主席。周恩来对于选举办法作了扼要的说明,刘少奇宣布:“到会有选举权的代表共五百七十六人。”如数发下选票后,在我们开国史中最庄严的仪式正式开始。每一个人经过一度深思,立刻在选票中表达出自己的希望。
大会选出六十个代表作监票人。九个票箱由九个监票人监守着。监查人详细检查了票箱,小心谨慎地锁起来,钥匙交给执行主席,然后开始投票。整个过程是那么严肃认真,表现着政协会议自始至终的精神。毛主席仔仔细细写好了自己的票,在四时二十分整,把票投进第三号票箱。从开票箱中检出五百七十六票,与发票数目完全相符。执行主席李立三说:“有选举权的代表都投票了,我们的投票是有效的。”人们热烈鼓掌,庆贺投票手续的完美无缺。
七时三十分,执行主席刘少奇宣布选举结果。他一字一句地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五百七十五票。”全场代表一致起立,热烈鼓掌。乐队奏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乐曲。代表们和着乐声的节拍鼓掌,其中并响着此起彼伏的“毛泽东万岁”的口号声。乐声刚刚停止,有节奏的掌声又升扬起来。全场情绪沸腾,欢欣鼓舞。这是众望所归,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投了伟大领袖一票而感到光荣、骄傲。刘少奇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会场又沸腾起来,《解放军进行曲》与掌声相和,十分雄伟有力。刘少奇又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一直到宣布了五十六位政府委员的名单,会场上始终回响着阵雨一样的掌声。
刚刚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朱德同志,主持了政协大会闭幕式,以短短四百多字的篇幅致会议闭幕词。闭幕词最后的四句话是四个口号:“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完满成功!”“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日报记者李庄就以其中第二句口号作为自己第八篇新闻特写的标题:《“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记人民政协最后一天大会》。
1949年10月1日于北京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该报独家新闻通讯、记者李庄采访撰写的《“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记人民政协最后一天大会》新中国的“开国”和“开国大典”
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新闻记者,基本上还是怀仁堂采访的这几位同志,包括人民日报社的李庄,新华社的李普、侯波,负责现场播音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齐越和丁一岚,以及中央新影的同志。
父亲在世时我问过他,那天你站在哪里?怎么没留下照片?他说我站得没有李普那么靠前,在旁边站着呢!父亲一生低调,没能留下在天安门城楼的照片。新中国成立半世纪时,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天安门永远雄伟壮丽,1949年10月1日,我在毛泽东主席附近,看到他用扭转乾坤的巨手,按下升起五星红旗的电动开关。”
人们大多习惯性地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即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实际上,10月1日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日子;而人民共和国在9天前第一届政协会议开幕时,就宣告成立了。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的《人民日报》和当天出版的所有报纸,都清楚地记录了这个历史时刻。那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开幕词”,新华社消息的标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肩题),“中国人民政协开幕”(主题),副题为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制定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与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所在地和年号。倒头条是人民日报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版面上唯一的一篇本报记者署名特写是李庄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与会五百多位政协代表履行了七天会议议程后,于第八天即9月30日,选出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10月1日,毛主席率众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见诸10月2日的人民日报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以及林韦、江夏、柏生、金凤等记者的新闻通讯,都记载了这一盛况。
李庄是“十一”当天“人民日报社”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记者,但他没能写文章。因为庆祝大会是下午三点开始的,大会结束后他从天安门广场赶回报社时早已天黑,他这个记者部主任得赶紧编辑、改定所有记者的稿子使之见报,因而他自己不可能再写任何形式的报道了。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上,父亲李庄在天安门观礼台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女儿李东东在天安门观礼台将10月1日定为国庆纪念日,当年的新闻报道也有着清晰的记录。那是在10月9日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当选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选出副主席、秘书长,又决定了许多事项后,“许广平委员代表因病请假的马叙伦委员提出建议,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的国庆日。这个建议获得全体一致的通过”。
此次会议内容的报道,见诸10月10日的各报报面,其中《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消息的第二副题,即为“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纪念日”。而1949年当年的“国庆纪念日”,也就成为了全国人民口中心中的“开国大典”了。
昆仑西矗,大江东去;岁月绵长,只争朝夕。虽然父亲李庄那一代党的新闻人不可能看到今天伟大祖国更加辉煌的成就,但可以告慰他们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新人正接力奋斗,把毛泽东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美好。
(李东东 作者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