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从一粒药,读懂医改背后的“民生账本”

发布时间:2024-11-10 04:30:14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网 北京7月12日电(邵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将掀开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过去十多年间,新医改带来的健康红利惠及全民: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新药好药上市步伐加快、家门口就医从有到优……

  从逐步探索、破立并举到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相继铺开,医改推进的每一步,都在一点一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资料图:患者在自助药房取药。 中新社 记者 翟羽佳 摄

  破解“一粒药”之困

  让医改成果惠及每个人

  7月初,江苏苏州市民耿雪带着身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儿子洋洋来到医院,注射了第4针诺西那生钠。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SMA的进口药物,其70万元一针的价格曾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转机出现在2021年,一场被称为“灵魂砍价”的谈判,让该药以一针3.3万元的价格进入了新版医保目录,也让更多SMA患者看到了希望。

  如今,洋洋每4个月注射一次诺西那生钠,报销后一针自费9000多元,一年花费约3万元。

  “一针70万我们绝对负担不起,同病区好几个孩子都是进医保后才开始打针治疗的,医保救了我们家孩子。”耿雪说。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为越来越多患者带来希望的“灵魂砍价”,是医改惠民的缩影;“一粒药”难题的破解,带来的是人民群众切实的获得感。

  为虚高药价挤“水分”

  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一直是深化医改坚守的方向。

  围绕看病贵问题,医改下大力气啃“硬骨头”: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加快新药审批……挤出药价虚高“水分”,更多患者因此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用上了便宜药、放心药。

  资料图:医生正在为病人取药。 中新社 记者 杨华峰 摄

  患有一型糖尿病的安徽芜湖市民钟书宇,深切感受到了药品集采的利好。每日4针且要终身注射胰岛素的他,曾为所需开销万分焦虑。直到2021年底,国家组织开展胰岛素专项集采,平均降价48%。

  “集采降价加上门诊慢病报销,现在我在胰岛素上的花费每天不到2元,压力小了好多。”钟书宇说。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明显提升;2023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

  一项项举措的铺开,一个个“成绩单”的公布,折射出医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更多便民就医举措落地

  只为托底民生

  为人民群众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的必答题。

  “小诊所冷冷清清,大医院人满为患”曾是基层医疗的真实写照,但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群众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逐渐得到满足。

  一组数据显示出分级诊疗强基层的成效——全国已有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全国70%的卫生院已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更多满足公众需求的人性化举措也在探索、推进。

  例如,针对“陪护难”问题,多地多家医院试点推行“无陪护”病房。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总医院开放了6个“无陪护”试点病区,该院副院长张标城介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家属和护士的压力,也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提供更专业的照护。目前,已有部分医院将“无陪护”服务费用纳入医保。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面对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书写了让14亿多人民更有幸福感的温暖答卷。新的“考卷”徐徐展开,健康中国之路正在铺就,医改向全民健康覆盖大步再出发,必将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