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打飞的”上班不再是梦 2到3小时车程减到30分钟

发布时间:2024-11-17 06:57:08 来源: sp20241117

  近日,“空中出租车”在上海首飞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御风未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架2吨级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成功完成了首飞。未来它将用于满足城市内或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把2到3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左右。“空中出租车”有哪些特点?研发中克服了哪些难点?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谢陵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空中出租车”的那些事儿。

  “空中出租车”无人驾驶,安全性、性价比、降噪、低碳环保等方面有优势

  记者:请您总体介绍一下御风未来公司自主研发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

  谢陵:我们公司所研发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是一款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以电池作为主要驱动力。我们所设计的eVTOLM1,翼展15米、长10米,用16个电机带动螺旋桨作为垂直起降的动力系统,4个电机带动螺旋桨作为巡航飞行的动力系统。因其多个机翼,它不仅具备直升机从地面垂直起降的能力,而且能像民航客机一样往前飞行,利用机翼把飞机托举起来。它既实现了垂直起降,又能保证其高效飞行。eVTOLM1能够实现无人驾驶,巡航速度每小时200公里,设计航程250公里,最大载重500公斤,可以同时搭乘5人。

  记者:“空中出租车”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谢陵:第一,更静音。与同样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直升机相比,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的噪音小了很多。第二,更安全。多个电机保障其安全性,拥有更高的安全冗余。第三,性价比更高。举个例子,传统的燃油汽车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而电动汽车维保频次会低很多。纯电力驱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也是同理,其保养和维护的成本相对更低。第四,更环保。因采用电力驱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可以实现零碳排放,不会给大气带来污染。与传统直升机相比,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在安全性、性价比、降噪、低碳环保等方面的表现都更为出色。与传统的固定翼飞机相比,M1的升降不需要跑道,任意一块平整的场地就能实现起飞,也更为便捷。考虑到M1的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可视其为一款安全性的载人无人机。

  未来“空中出租车”的运营成本不断降低,乘客花费比出租车略贵但不超过两倍

  记者:“空中出租车”飞行成本大概是怎样的范围?

  谢陵:目前,具备通勤能力的直升机的运营成本大约在几万元,平均下来每个座位的成本约为一两千元,与地面打车只需一两百块相比,这个价格确实比较贵。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和运营手段的优化,让未来“空中出租车”的运营成本能够降低到每小时几百块钱,每位乘客的花费能够保持在比出租车略贵但不超过两倍的水平左右。“空中出租车”为大家提供一种更为快速和便捷的出行方式,让2到3小时的车程距离,缩短到30分钟左右。

  记者:运营成本和后期维修保养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谢陵:购买直升机后,很多人感叹运营成本很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的维修运营成本。传统直升机的螺旋桨下面会有复杂的动力传动装置,但eVTOL M1既没有动力传动装置也没有发动机,通过电机带动螺旋桨,无需变桨距,没有铰链卡组的问题,机械结构大幅简化,降低了维修保养的频次,后续的维护保养成本也随之降低。第二,航空燃油的运营成本。与汽车相比而言,航空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更低、消耗更大。传统的飞机、直升机整体上以燃油为主,eVTOL则是纯电动,省去了航空燃油的费用。第三,聘请飞行员的费用。M1的无人驾驶性质就避免了人力成本,节省了飞机上的座位空间,提升飞机整体运营效率。

  轻碳纤维“外衣”,M1飞行器98%以上的设备都来自国产

  记者:它的超轻碳纤维“外衣”,有什么优势和特点?

  谢陵:现代飞机的结构材料正在从传统金属转变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碳纤维为主。目前一些常见的民航客机,如C919、波音737和空客320的机体仍然是以铝合金金属为主。而波音787和空客A350这样的新一代飞机,已经有近一半的机身采用复合材料。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经大约有80%以上的材料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不仅重量轻,并且随着其生产的国产化,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记者: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哪些核心环节实现国产化?

  谢陵: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机体结构,我们采用国产纤维、国产金属材料和国产工艺进行制造,实现了100%的全国产化。第二部分是动力系统,我们倡导使用国内最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来打造电动航空的动力系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三部分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优势领域——航空电子系统。我们充分利用国内最新的工业和技术发展,包括关键传感器在内的各种设备均是从国内供应商采购的。因此,整个M1飞行器98%以上的设备都来自国产。

  为“飞起来”到“飞得好”而加倍努力,期待尽快适航

  记者:我们为什么叫它“空中出租车”?

  谢陵:“购买一架飞机停在自己家里”并非“空中出租车”目前的主要运营方式。我们采用了类似于出租车的“B端拥有、C端消费”模式,将飞机出售给运营商,由运营商负责运营。乘客则可以像使用出租车一样,在短时间内租用飞机。这种运营模式更适合目前低空出行的早期阶段,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地称为“空中出租车”。

  记者:目前,我们还做了哪些工作推进“空中出租车”的进展?

  谢陵:目前,我们正在进行飞机的持续试飞验证,首飞仅为起始阶段,接下来我们将为“飞起来”到“飞得好”而加倍努力。我们已向民航局提交适航审定申请,获得受理后将持续推进适航审定工作,直至获得型号合格证(TC)。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取得适航证,适航标志着飞机安全性得到了民航局的认可和保证,为未来产品投入日常应用奠定基础。

  记者陈静茹 实习生龚柔佳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