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乡村致富带头人:一颗吊瓜籽 复活一方产业

发布时间:2025-01-01 20:03:06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湖州5月16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5月,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东风村的吊瓜种植基地里,粗壮的藤蔓爬上了棚架,在阳光下舒枝展叶。叶子中间,几百上千个毛茸茸的小铃铛已经挂在了半空中。

  这些小铃铛的名字叫“吊瓜”,当地村民更乐意称它为“致富瓜”。

  “2024年,每斤吊瓜籽的收购价达到20元,户均增收20000元。”东风村党总支书记、长兴县人大代表温志洪说,作为“中国吊瓜之乡”,每年从这里出去的吊瓜籽销售份额占全国市场近70%。

  温志洪是村里的能人,头脑灵活、精明干练,在担任村支书之前,开过中巴车,办过琉璃瓦厂、保温材料厂和吊瓜加工厂。但出道半生,他最为在意的,却是眼前这片长满翠绿叶子的吊瓜产业。

  吊瓜学名栝楼,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因其形状似小西瓜,果实从藤上向下挂,故名“吊瓜”。

温志洪和村民在察看吊瓜苗长势 煤山镇供图

  《本草纲目》里也提到过它:“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家小儿亦食之。”20世纪90年代,吊瓜籽是当地农民招待亲朋好友的“土特产”,春节期间,每次客来客往,吃剩最少,带走最多的,就是吊瓜籽。

  比起普通的瓜子仁,吊瓜籽饱满肥厚,香气浓郁。

  彼时,长兴的吊瓜籽畅销上海、杭州等地,最高可以卖到120元每斤。当地流传:一粒吊瓜籽能卖五分钱,一株吊瓜胜过一头猪!

  2005年,长兴吊瓜种植面积一度扩张至9万亩。然而,好景不长。普通吊瓜品种面临病虫害技术瓶颈,亩产收益日趋低下,此后,不少吊瓜种植户无奈停种。

  “煤山是吊瓜之乡,土壤、气候非常适宜,农户都有种吊瓜的经验,这份产业不能丢!”看到“致富种子”被村民们舍弃,温志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下决心复兴吊瓜产业。在他看来,“这是促农增收的大问题。农户种上几棵吊瓜,相当于养了几只生蛋的母鸡,对家庭增加收入和集体增收都有重要意义。”

  他带上了长兴吊瓜籽,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专家、跑市场,兜兜转转了一圈,最后在绍兴农科院看到希望。该院自2004年开始从事吊瓜研究,对于吊瓜病虫害的防护以及吊瓜品种改良升级有一定的建树。

  2013年,由绍兴农科院试验新品种,经过6年时间试验,东风村新一代吊瓜品种“越蒌3号”问世。温志洪将村里的一处复垦地打造成种植基地,吸纳12户低收入农户种植,并邀请农科院专家指导。于是,在沉寂了10余年之后,长兴吊瓜再次一炮走红,“越蒌3号”亩产翻翻达到了100公斤,12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温志洪笑了,当地的村民也笑了。

  “自己不用花钱,只要自己肯吃苦,就能吃到天上掉的‘馅饼’。”东风村低收入农户胡汉良拿出积蓄,承包了一块土地,打算靠着吊瓜增收致富。

  家住东风村曹家自然村的邵宝根一家三口也分到了5亩吊瓜地。从此,邵宝根从扶贫基地可以得到三笔钱:政府补贴的入股基地的利息返还分红;年终收益分红;邵宝根和妻子定期到吊瓜园里干活,也有工资可拿。

  周边一些村和乡镇看到东风村吊瓜的“变身”,也纷纷前来“取经”。截至目前,长兴县吊瓜种植基地已扩展至3000亩,吸纳低收入农户54户,带动集体经济增收300万元,吊瓜产业致富范辐射效应进一步扩大。

居民在吊瓜棚下享受丰收喜悦 煤山镇供图

  如今,东风村形成了研发、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吊瓜产业链,成为产业的核心区域。“吊瓜经济效益高,种一年管五年,目前我们已打破地域限制,和四川、湖南、贵州不少村子东西结对扶贫,成为他们的‘致富瓜’,对他们的吊瓜籽以每斤15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温志洪说,计划扩大吊瓜种植规模,到2025年达到10000亩。

  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吊瓜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这坚定了温志洪对吊瓜产业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来,为了挖掘农业综合效益,东风村还跟浙江大学农学院合作,进行“一季吊瓜、秋冬两季马铃薯”的高效间作轮作,不仅充分利用农田的时间和空间,还通过高效利用肥水显著提高了吊瓜的产量。

  温志洪说,该村种植的马铃薯颇有“科技感”,它们是浙江大学最新培育的两类功能特色马铃薯新品种:一类是富含抗性淀粉及抗性淀粉Plus花青素的功能性马铃薯,适合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群食用;一类是“地上结茄果、地下结薯块”双收马铃薯,适合发展创意农业促进农旅融合。

  可以说,在东风村,小小的吊瓜籽早已不是一个人随便嗑嗑那么简单,它已经担负起了“帮扶农户、振兴产业”的职责和使命。(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