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1:49:25 来源: sp20241205
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底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实现香港“新型工业化”。一年多来,香港聚焦重点领域,着力引进重点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协助本地制造业转型,紧锣密鼓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明确方向,引进重点创科企业
2023年12月,内地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计划在香港科学园设立宁德时代香港科技创新研发中心,预计投资不少于12亿元(港元,下同),招聘约500名员工。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引进重点企业是特区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一年多来,香港已吸引超过30家重点企业落户。
《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到2032年,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提升至5%。面对土地资源紧张、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香港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该怎么走?
“新型工业化是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工业化。”孙东说,科技赋能工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带动金融、物流等业界全方位发展,从而支撑香港持续高质量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工业专员葛明表示,结合香港的科研优势,香港推进新型工业化主要聚焦在三个方向,即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这三个产业协同发展,将会带动本地创科发展更为蓬勃,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能。”
产学研结合,加速创科成果转化
近年来,香港大力完善新型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补齐相关短板:香港科技园公司管理的大埔、元朗、将军澳三个工业邨更名为“创新园”,在园区内建设“医疗用品制造中心”“微电子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等平台;进行香港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和数码港第五期扩建计划;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2022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拨款100亿元在香港科学园建设“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聚焦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等,涵盖本地与海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的29所实验室。
“香港特区政府积极的创科政策和财政投入,帮助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以创新科技驱动的初创企业在香港蓬勃兴起。”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总裁徐海山说。
2023年3月,医学影像企业美时医疗宣布,正式迁入位于大埔创新园“医疗用品制造中心”的生产基地。“大埔创新园让我们有机会把科研技术变成‘香港制造’。”美时医疗首席运营官杨思敏说。
“这一年多来,香港在成果转化方面变化非常快。”孙东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于2023年10月设立“产学研1+计划”,拨款100亿元支持不少于100支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首轮已收到94份申请,业界也纷纷走进校园,与大学团队商讨如何加速成果转化。
技术赋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香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氛围有很大改善,政府配套支持多,业界的创造热情也很高。”香港青年邓咏诗是一家电子制造服务商的创办人兼市场部总监,在新界沙田火炭的一幢工业大厦内运营着一间500多平方米的车间,主要负责为本地企业提供电路板加工服务及高端电子产品制造。
邓咏诗介绍,公司已申请政府资助,请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帮助设计一条结合传感器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生产线,“届时产能不仅能增加150%,更能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效率。”
截至2022年底,香港有7845家制造业企业,其中98.7%是就业人数少于100人的中小企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表示,传统产业通过先进技术,让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也能迈向新型工业化。
近年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积极助力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迈向智能生产,研发出“猫头鹰”智能生产线、智能包装系统、智能中央厨房等设施,成功应用于微电子、金属、塑胶、食品等企业。
尽管有些港资制造商的工厂不在香港,但港资企业在制造业领域仍相当有竞争力。香港工业总会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协助推动1200多个智能化项目,其中三成在香港落地、七成在内地落地,帮助不少在内地港资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