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8:48:31 来源: sp20241125
热播剧《繁花》日前收官,从“你好”到“侬好”,沪语版《繁花》“响”了。上海本地人在《繁花》中看的是乡愁,重拾对故土与童年的回忆;外地观众在《繁花》里看的是腔调,体会原汁原味的上海“咪道”。沪语独特的风味勾勒出海派风情,让观众重新感悟到属于方言的魅力,引发新一轮“方言影视热”。
繁花引发“方言热”
《繁花》是沪语电视剧时隔多年突破地域限制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也是方言剧逐步回归影视舞台中央的注脚。
早在1982年,就有《人与人不同》这样的方言剧作品出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各地方电视台不断创新,催化了大量方言剧的诞生。比较知名的方言剧包括以川渝方言为主体的《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吴语区代表《孽债》、粤语区代表《外来媳妇本地郎》、闽南语剧《厦门新娘》等等。而北方方言剧,则有东北话的《马大帅》,天津话的《杨光的快乐生活》,包括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也被认为是一部“北京方言剧”。
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和热议。诸如《繁花》《山海情》《人世间》等颇具代表性又独有韵味的优秀方言影视作品,不仅受到了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也颇受观众青睐。
方言的发展受到了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是重要的城市记忆载体。对于本地群体来说,方言是其建构地域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对于外来群体而言,方言是对一座城市真实而鲜活的解读。影视剧中对于方言的独特运用,能够拉近剧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还能更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意蕴、刻画人物性格、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以及还原地方风土人情。
展现风土人情
方言的魅力在于贴近生活,来自于人们的口口相传,深深镌刻着独有的地域色彩。方言又称“土话”“白话”,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所不能及的。在影片中,不用专门设计,人物一开口,带有地域特色的市井气和烟火味就显现出来,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也更加的浓郁。
方言也是地域文化最直观的听觉符号,其背后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一听到“瞅你咋地”就能判定那人基本上就是东北人,听到“乌麻六道(乌七八糟、色彩斑杂)”则猜到是陕西人,说到“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则可断定是四川人。这些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能够给人们乏味的生活增添趣味。而“方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合理应用,能更好地表现特定地域的人文环境、风俗,成为大众理解民俗文化、展现风土人情的一把关键钥匙。而剧集《白鹿原》正是做到了这点,才让观众体会到浓郁纯正的“关中味儿”。剧中人物对白皆采用关中方言来呈现,既体现了浓郁的陕西泥土气息,再现出关中汉子的倔强精神,保留了原著的特色,也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走进陕西关中地区感受到当地的民俗风情。例如,“厦房”“三合头”等词语的运用在《白鹿原》中屡见不鲜,展现了关中传承千年“掘土而穴”的民居文化。
2022年口碑、收视双丰收的现象级电视剧《人世间》,高度还原出东北的民风民俗,这部横跨50年的“平民史诗”年代与地域的代入感极强,其中东北方言的表达分寸处理得恰到好处。剧中既有观众耳熟能详的方言词汇“唠嗑”“疙瘩”等,也有经典语言包袱“你瞅啥”“瞅你咋地”等,鲜活地还原了东北话的神韵,透出平凡人家的烟火气息。《钢的琴》《东北一家人》《乡村爱情》东北方言影视作品,通过“咋地啦”等一系列东北方言词语,将东北的黑土地文化进行了影像化展示,也展现了东北豪爽直率的民风。
塑造人物形象
在讲述小人物家长里短的影视剧中,方言的运用可以说是一个制胜的密码。由王新军导演,蒋龙、史策、秦海璐、尤智勇、蒋易等主演的抗日传奇剧《狗剩快跑》自1月25日开播以来深受好评,该剧聚焦中原小人物,以河南方言为特色,讲述了草根青年狗剩为了赚钱买房娶媳妇去当兵,在接受战争的洗礼后,成为一名真正的新四军战士的故事。该剧主演之一的秦海璐表示,“每次对词的时候,说的河南话都很对味儿。为了让戏更真实,有些演员不会讲河南话的,我们尽量在一些语气词或者口头语上使用河南方言。”河南方言的灵活运用也为片中生动鲜活的群像增添了许多色彩,让不同角色间的区分更为明确,让人物形象“立得住”,让故事情节“立得牢”。
在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王宝强所饰演的唐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生在广东,但因为婚姻的不幸而背井离乡来到泰国,因此说话带有浓重的广东口音。为了能够光宗耀祖让别人对他另眼相看,他谎称自己为唐人街第一神探,但他在泰国的地位并不高,平时只是接一些送快递,寻找丢失的小猫小狗的活儿,他的遭遇在被另一位男主角戳穿之后面露尴尬。唐仁这个角色在说话时会夹杂一些莫名其妙的口音,表明他在泰国过得并不如意。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导演还会考虑利用演员本身的语言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在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中,众多演员在表演时使用了各自的方言,演员在自己熟悉的方言中表演显得尤为自然。有时候为了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导演会起用带有浓重方言口音的非职业演员出演,贾樟柯导演就尤其钟爱这种原生态的电影表达方式。从《小武》开始,到《世界》《三峡好人》以及《江湖儿女》等影片,贾樟柯导演执着于山西方言。贾樟柯的诸多影片在山西拍摄,用山西方言,两者结合汇成地域感浓厚的山西世界,人物更加真实,影片内容也更具感染力。
营造喜剧效果
对于影视剧来说,方言不仅能呈现出普通话无法比拟的真实性,其创作的喜剧效果有时也令普通话望尘莫及,各种各样的方言给影视剧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方言被广泛地运用到影视剧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方言引发的喜剧效果,而这一喜剧效果也被引申为方言影视剧所具有的特色。从四川方言剧《凌汤圆》《傻儿师长》到东北方言剧《马大帅》《乡村爱情》,再到近些年的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等,方言影视剧的喜剧特色一直在延续。
从《疯狂的石头》到《疯狂的赛车》,导演宁浩的电影作品体现了方言大融合的特点,山东方言、陕西方言、闽南方言、武汉方言,各地方言的碰撞给影片带来了丰富的喜剧效果。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老板娘佟湘玉的陕西方言每次都能让人忍俊不禁,“饿错咧,饿一开始就错咧,饿如果不嫁过来,饿滴夫君就不会死,饿夫君不死,饿就不会沦落到介个地方。”“饿”的方言发音既与普通话的“饿”相近,又与“鹅”相近,就是不与它的本义“我”的普通话读音相同,从而产生出一种亲切又幽默的喜剧效果。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让子弹飞》普通话版本受到了欢迎,而其四川方言版在四川、贵州等地上映,更是引发了新一波的观看热潮。
经典剧集《山海情》中,位于大西北的宁夏和位于东南方的福建,方言天差地别,当年的对口帮扶工作,最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剧中操着一口福建口音的援宁干部陈金山初次亮相就遭遇行李被盗,在派出所,陈金山和当地民警的对话中,光是“治沙”“自杀”就掰扯不清,用充满喜感的方式将这一困难表现出来。方言的使用既活跃了剧情、增加了笑点,还让该剧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也更接地气。甚至有观众模仿剧中口音,称追剧的自己是“金滩村精神葱民(村民在剧中方言的谐音)”。
在中国电影电视蓬勃发展的今天,方言已成为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手段。方言的润色让人物有了灵气,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合理地使用方言可以增加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真实性,同时可以更好展示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不过,方言不是万能胶,并非什么时候都“灵”,如何把一时热度变成长久的生命力,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内容。
齐鲁晚报记者 刘宗智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