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应的美丽(逐梦)

发布时间:2024-11-05 17:09:39 来源: sp20241105

  一

  正午,阳光均匀地洒在墙头蹲着的一排大陶罐上,也落在她沾满黄泥的双手上。

  只见她从盆里挖出一块泥,放在陶盘上,陶盘旋转起来了,越转越快。有温度的双手,抚着泥巴,于旋转中拥抱、粘连、轻触,手指与泥土在无声中传递着浓情。

  陶盘上,土陶的生命在转动中孕育。她先是塑造出一个底座,接着手指向上挪移,不一会儿鼓起了线条柔美的圆肚。之后,双手在三分之一处收拢,与底座对称的瓶口现出雏形,手指再轻轻下压,瓶口向内凹陷转出一个圆洞,她将不光滑处磨润,湿漉漉的泥坯包裹着一层柔光。女子稍作停顿,沾着泥水的手拢了拢额前的头发,顺手拿起一个塑料小齿轮,对着泥胎腰身和瓶颈转了一圈,立刻有了两圈立柱式的花纹,接着又拿出三齿的小塑料叉子在两圈立柱间顺势一转,三道水波花纹流动起来。放下塑料叉子,她又拿起一根牙签,对准隆起的花瓶肚,上上下下划出平衡对称的山形纹。时间仿佛停止了,人群的嘈杂声、照相机的咔嚓声、鸽子的呼哨声,尽在时间之外,物我两忘。

  她的动作轻柔、专注,像是在为自己培育的孩子编织美丽的衣裳,概括、提炼、想象、夸张,这还不够,又怎么能够呢?她把一小块泥搓成泥条,把泥条卷成三朵一模一样的云纹,分别贴在花瓶两侧,像两只听风纳雨的耳朵,或张开的翅膀,具备了飞翔的姿态。她轻轻托起花瓶,小心地放在晾架上,之后,细细地打量,嘴角上翘,露出一丝微笑。

  一件土陶花瓶诞生了,诞生在这位名叫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的年轻女子手里。

  二

  走进喀什这座充满魅力的千年古城,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应有尽有。古城旁边的喀什高台民居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巷道纵横,曲径通幽。改造后的高台民居艺术气息浓郁,有制作铜器的、做皮鞋的、绘画的……俨然是一座手工艺博物馆。

  在主巷道里,有一户“高崖上的土陶人家”,这就是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的家。土陶人家的双扇蓝底雕花门敞开着,院落连着四间房屋,一间休息室、一间用来和泥土、两间制作土陶的作坊。屋里的一排排木架上摆放着几十种烧制好的陶器,多是当地日常生活用品,有陶罐、壶、盆、盘、碗、碟、瓶、缸、油灯、烛台等,部分陶器上了黄釉和绿釉。琳琅满目的土陶大小不同,造型、纹样、形态各异,线条粗犷,朴拙天真,让人心生喜爱之情。院里砌着一个烧陶的土窑,土窑上堆放着几摞陶花盆,旁边窗台上红的黄的紫的百日菊热烈绽放,迎向太阳和络绎不绝的游客。海蓝色窗框上方粗麻绳拴着高高低低六个有耳陶罐,窗框的蓝与天空的蓝遥相呼应,与土陶的土黄色形成强烈对比。

  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是喀什地区第一位制作土陶的女子。她的父亲吐尔逊·肉斯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吐尔逊·肉斯坦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做陶器,十七岁便开始独立工作。而现在,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成了更年轻一代的传承人。

  陶瓷技艺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青瓷、白瓷、黑瓷、青白瓷、青花瓷、花瓷,五彩缤纷、精致细腻,喀什土陶技艺则保留了民间陶的原汁原味,受地域影响,逐渐形成鲜明的审美特色。在喀什古城售卖土陶的店铺很多,旅游业的发展让喀什民间土陶艺术再次兴盛起来,兼顾实用性的同时,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了强化。

  三

  我坐在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身边,看她制作土陶,听她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出生在土陶烧制世家,在高台民居的泥巴炕上,她听到的第一种声音是陶盘转动的嗡嗡声,看到的第一个器物是屋子里的土陶,玩的第一个玩具是一团泥巴。

  爸爸接管了爷爷的制陶作坊之后,每天低头制作土陶,管教孩子们的事交给了爷爷。爷爷带着孩子们认识各种土,尝土的味道。爷爷告诉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和她的哥哥,土不但颜色不同,味道也千差万别,学做土陶的第一项技能是要学会选土。如同品酒,只有品出苦、甜、咸、酸、涩不同的味道,说出土的产地,爱上它们的味道,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制陶师……

  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惊讶于爷爷肚子里的“百宝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学问,总也取不完。哥哥不愿学习做陶,小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则不同,她留心着爷爷的话,每天看着爷爷把一团泥巴变成各种器物。比如洗手的水壶,壶口与壶顶融为一体,经过壶顶正面的龛形口即可将水注入,壶腹两侧有着精美的孔洞状镂空纹饰,看起来孔洞之间相互连通,实际上里面是封闭的。在壶内填上水,水沿容器四周的通道流过,一点也不会从孔眼流出来,水只能从壶嘴里倒出,壶身镂空而不漏水。与洗手的水壶配套使用的土陶接水盆,冲手的水用接水盆接住后,经镂刻的孔洞漏到盆下部的容器中,不会让人看到冲洗后的脏水。

  爷爷做的每一件器物都让小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感到稀罕神奇,引得她手心发痒。她常蹲在爷爷的身边,学着爷爷的样子捏泥巴,想捏出她眼中看到的东西,可是,弄得浑身泥水,泥巴仍是泥巴。不过,她仍旧喜爱土陶,喜爱爷爷,喜爱土楼梯的家和房子压房子、巷道接巷道的高台民居。

  四

  从前,高台民居做土陶的人家很多,做土陶并不稀奇,和织地毯、打土炕、生火做饭一样平常。双手玩泥巴长大的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很想拥有自己的土陶作坊,把一辈子奉献给土陶。可事与愿违,家里一心要培养哥哥做传承人。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恋爱、结婚、生子,去一家医院做了一名清洁女工。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希望和梦想,在她三十岁的时候,她等来了机会。哥哥不愿做土陶,担心这门技艺要在自己手中失传的吐尔逊·肉斯坦,开始手把手地教女儿制陶技术。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土陶人生,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未来,她是自豪的、幸福的。

  回忆几年前高台居民搬迁的情景,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万分感慨。大家听说要搬迁了,搬进统一修建的楼房,高台民居则将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修旧如旧,改造后对外开放,以展示喀什的文化和历史。终于不用住没有下水道、没有自来水、依靠煤炭木柴取暖的土房子了,搬家时,邻居们相互告别,以为将永远离开这里。

  谁也没想到,政府把他们曾经的家打扮得漂漂亮亮,请有手艺的人回来经营。高台民居重焕生机,比以往更热闹,从早晨到黄昏,旅人络绎不绝。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继承了爸爸的手艺,回到了高台民居,每天能卖出去二三十件土陶。

  日子一天天向好,可她唯一的儿子突然病了。做陶时,她的手常常难以控制,忍不住落泪。爸爸对她说,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今后你的日子还很漫长,你学艺的路也很漫长。制作土陶时心要纯净,要没有杂念,要一心向美、向善、向真。一件浑然天成的陶器,一定出自淡然恬静之手。人们只有从土陶中看到你美丽的灵魂,才会花钱买,有了钱,孩子的病就有救。

  有爸爸开导,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她不允许自己消沉,只要手里有泥巴,世间所有烦恼、痛苦都随之消散,对生活的希冀、期许、热情尽数倾注在制陶中。她坚信困难是暂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说到土陶艺术,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的话长得像一根抽不完的丝线。喀什土陶纹饰图案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花卉、枝叶、藤蔓,器型单是模仿各种瓜果植物的就有二十多种,比如哈密瓜形、甜瓜形、桃形、梨形、葫芦形等。土陶有素陶和釉陶两类,素陶是陶坯直接烧制而成,釉陶是陶坯施釉后再进行烧制,釉彩以黄绿色系为主,也有局部施釉的,外壁沿至腹部大面积挂釉,下腹部及底足露胎,增加了土陶的稚拙美,装饰性很强。而谈到自己,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谦虚地说,我还是个小学生,艺术造诣还差得很远。

  一个女子在陶艺中创造生活、寻找幸福,唤醒一个个土陶的生命,改变泥土的同时改变自己。我想,无论是她的手艺还是她的人生,都会越来越好。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0日 19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