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4:35:48 来源: sp20241221
秋分时节,我们迎来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指出,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个致敬辛勤的节日,放眼中华大地,处处是动人色彩——金黄的稻田、碧绿的菜地、多彩的果园、蔚蓝的海滨,到处涌动着喜悦与希望。一起去各地领略丰收的万千气象。
在黑龙江垦区共青农场,10余万亩的水稻陆续进入收获期,割晒机将成熟的水稻卷入机器中,收割、晾晒一气呵成;在新疆阿拉尔市,13.2万亩香梨陆续成熟进入采摘季。梨农们忙着采摘成熟的香梨并进行分拣、装箱;在福建宁德,活蹦乱跳的大黄鱼也迎来了丰收季,这里是中国的大黄鱼之乡,大黄鱼产量约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渔民们最爱晚上捕捞大黄鱼,捞出的鱼金灿灿的,能卖一个好价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金秋时节,大江南北处处是丰收的景象和味道。刘新华是山东东营市的一位农民,他今年种的500亩大豆长势特别好,为了及时预估产量,掌握丰收动向,他请了几位妇女帮他在地里数豆荚。
刘新华预估大豆亩产600斤,这个数字的意义非比寻常,2023年我国大豆的平均亩产是265斤左右,刘新华种的大豆产量高出一倍多,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豆子还是种在盐碱地的。
刘新华为什么能在盐碱地里种出高产的大豆呢?原来奥妙就是他使用的种子并不是普通品种,而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系——“科豆35”。说起培育“科豆35”就要了解一下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大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田志喜:中国大豆的自给率太低了,以2023年为例,只有17%,在这种情况下,保证我们粮食安全,大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提高它的自给率。
提高大豆的自给率、减少进口,从根本上解除大豆危机,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提高单产,一个是扩大种植面积。其中,扩大面积最难,因为我们的耕地有限,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就意味着要挤压水稻或者玉米,这不现实,所以当时国家把目光投向了盐碱地,我国目前可供利用开发的盐碱地大概有1.5亿到2亿亩。但是在盐碱地上种大豆,还要高产谈何容易。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大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田志喜:因为大家都没有做过耐盐碱的事,那时候,我想我是(大豆项目)首席,大家都不接,我去接。确实有很大压力,觉得大豆的事是农业领域或者粮食领域最大的“卡脖子”问题,必须解决,必须改观。
2017年,田志喜带领团队在东营的盐碱地上第一次种大豆,以失败告终,他说别提颗粒无收,4000份不同的大豆种下去,连苗都没有长出来。科研团队为此花了7年的心血,在山东东营的盐碱地上反复试验。刘新华在这7年里,一直帮着打理和照看试验基地,亲眼见证了“科豆35”是怎么一步步培育出来的。
“科豆35”是科研团队从一万六千多份大豆遗传材料里挑选出来的,插在地上的每一个小牌牌,可以理解为一种大豆。在试验地里,哪一种长得好,谁就胜出,可以进入到下一代继续种,通过科研团队的不断试验、不断淘汰、不断杂交培育,“科豆35”最终胜出。
应对大豆危机,保证大豆丰收,“科豆35”交出的答卷,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为了后续推广,山东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示范种植了4000亩“科豆35”,目前这些大豆与刘新华家的大豆一样丰收在望。
山东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科技创新科科长 刘向冶:为了加速“科豆35”的转化,政府也牵线搭桥,积极引进了中国种子集团,农民合作社都纷纷加入进来,这4000亩都是种子田,建好了以后可为20万亩耐盐大豆的繁育提供优质种源。
科研者把根深深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实干换来良种,为丰收谱写新的篇章。而我们的广大农民,尤其是年轻的新农人们,这些年来,依靠科技智慧和科学知识筑梦乡村,给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肖云飞是兰考县红庙镇的90后种粮大户,虽然只种了4年地,但由于学习能力强,他使用当地的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非常熟练,种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一个人就可以管理14000亩土地。
数字科技助力农民管理更大规模农田的同时,种植技术的提升也是夺取丰收的关键。肖云飞说,在河南省农科院的指导下,今年他优化了玉米品种,采用精准滴灌密植技术种植,水分利用率提高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他对丰收充满信心,对增收也充满期待,因为当地经常给种植户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帮助大家了解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今年他新种了2000亩青贮玉米,就是不断学习了解政策的结果。
肖云飞今年种的青贮玉米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饲料,预计能赚60来万元。目前已经收割了一半,由于青贮玉米收获时间比食用玉米要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肖云飞又动起了脑筋,他想利用这个时间空当,赶在种冬小麦前,再种上一茬青菜。所以这边青贮玉米刚收割,那边5G智能远控拖拉机就进地犁田了。
丰收之年,更盼增收。我国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追赶,农民通过科技种地,如今不仅富了口袋,更重要的是,富了脑袋。他们接受科技的变化,并生长出更活络的想法,为丰收埋下了活力四射的种子。
江西泰和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23年粮食总产实现20年连续丰收,首次突破十亿斤大关。眼下正是晚稻的抽穗扬花期,当地晚稻生产整体长势良好,之所以连年丰收,不仅得益于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也跟组织生产方式上的不断创新息息相关。当地推出的“田保姆”服务,从选种、育秧,再到农技推广、烘干、仓储销售,全流程由合作社统一提供保姆式的服务。
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嘉农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青:实际上我们就是农民的“田间保姆”,农民雇佣我们,我们做他的保姆,为他田里面的稻子种植整个过程,做一个保姆式服务。
刘青所在的合作社已为当地4万多亩农田提供“田保姆”服务,如今他们还在不断向更多农户讲解宣传,希望大家加入。农民们最关心的就是加入“田保姆”,能得到什么好处?合作社给农户们算了一笔账。
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嘉农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青:农民买(种子)要100块钱一亩,我们跟米企或者储备库事先签订好了订购协议,我们的订单品种是免费赠送的,(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大概15到20个点,可以节约150到200块钱,我们的销售价格要高于市场价格,至少高100元以上,每亩增加的直接收益是350块钱以上。
原来,提供“田保姆”服务的合作社,由于服务的土地面积大,不管是买农药化肥、还是农机农资,都可以从厂家拿到更优惠的价格;另一方面,由于采取的是订单式生产,种植专业化,粮食品质有保证,他们在帮助农民出售粮食时,也能谈一个更好的价钱。相当于从多个环节帮助农民得到实惠。肖明山就是“田保姆”模式的受益者。
肖明山2013年承包了100多亩地种植水稻,但当时各方面都靠自己单干,辛苦不说,也没怎么挣到钱,他一度不想干了。2017年,听说了“田保姆”模式后,他率先加入,几年下来,他种粮收入增加了不少,家里不仅添置了新车,还扩建了屋舍。
泰和县56万农田,目前有20多万亩都采用了“田保姆”服务的这种模式。促进了当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力衔接,解决了一家一户不愿干、干不了、干了不划算的生产环节中的难题,为持续夺取丰收提供了保障。
今天的丰收不仅源自实干,也离不开科技和机制的辅助,不仅要感谢农人的劳作,也要感谢科研团队的加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百政农为首,粮稳天下安。五谷丰登,方有国泰民安。丰收的画卷根植于大地,而它的底色就是安农安民、安时安世。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