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23:40:26 来源: sp20241118
央视网消息: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在进行当中,而今年的会议格外引人关注,因为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个年头。而在乌镇峰会的迎宾入口看到数字10年的时候,相信大家会产生很多的感慨。的确,这10年当中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太大了。有人举例说,10年之前如果在乌镇出现了一个机器人,相信很多人会围观,在10年之后的今天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对身边的机器人司空见惯了,比如很多人家里就有扫地机器人。这10年当中通过互联网的赋能,我们的生活和互联网深度地融合,深度地捆绑。说一句夸张的话,可能在如今对于一些人来说,离开了网络可能都不会生活了,甚至对于那些一日三餐完全要通过网络点餐的人来说,可能活着都是一个需要认真去考虑和对待的问题。
今年这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我们思考这10年如何影响世界,对数字全球化产生了什么样深远的影响,以及在未来互联网怎样更好地为我所用。在我们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当中,这场乌镇峰会又会留下怎样的中国印记?
昨天(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名嘉宾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他们将就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反映产业各界对互联网发展的前瞻思考。在大会开幕的前一天,11月7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率先开幕,超过580家中外企业线上线下联动参展,新技术、新应用集中亮相。
在华为展区,盘古气象大模型吸引了人们的兴趣,这是全球首款精度超过传统数字预报方法的AI模型,仅需1.4秒就能完成未来24小时的全球气象预报,相比传统提速1万倍以上。
华为展区相关负责人:我们主流推出的行业大模型,包括金融、矿山、电力、气象的,包括医疗的,包括面向智慧农业的等等。
十年前,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论坛上还在讨论新媒体、跨境电商和5G,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但已经由3G演进到5G,并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
昨天,大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50.2万亿元。中国网民规模从2012年12月的5.64亿,增加到2023年6月的10.79亿。而在农村地区,截至今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60.5%,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创新发展。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 李颖新:互联网助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乡村新业态蓬勃兴起。到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很多应用了数字技术,“村播”成为当下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农民的新生活方式。
同时发布的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中也显示,数字经济成为多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报告对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今年排名前十的国家为美国、中国、新加坡、荷兰、韩国、芬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法国。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 夏学平:报告对21个欠发达国家互联网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老挝、缅甸、安哥拉等1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联网应用发展速度增长率高于所选发达国家平均的增长率,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对这些国家互联网发展的拉动作用。
今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首次升级为“领先科技奖”,昨天,包括人工智能、车联网、光通信等众多领域的15项成果获此殊荣。
主持人 沙晨:通过刚才这个短片,我们看到了这次乌镇峰会上发布的关于互联网的很多前沿的技术,包括这次乌镇峰会一些新的变化,包括这10年来乌镇峰会发生的变化,接下来围绕着今年这一届乌镇峰会的变与不变,我们来连线一位嘉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教授左晓栋左教授,那同时左教授也是正在乌镇参加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参会嘉宾。
主持人 沙晨:左教授您好,我们知道今天(11月9日)下午您就参加了一场论坛,也是聚焦前沿热点的,这个论坛的名字叫数据治理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这个论坛上首先请跟我们分享一下大家对于数据治理,因为数据现在成为了这个很重要的要素,跟资本、土地、人才等等一样,大家的共识是什么?不同是什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是迅速发展和流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背后实际上都是数据流动在做支撑,特别是全球贸易发展背后叫数据跨境流动的支撑。但是由于数据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各国都在纷纷讨论数据跨境安全管理政策。中国正在建立和不断调整优化我们国家的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管理政策,也受到各国的高度的关注。今天在会上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也分享了他们所在国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
主持人 沙晨:数据流动的安全性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还有其他焦点吗?关于数据治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关于数据治理,大家更多的还是希望数据能够安全有序地流动,更好地体现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作用,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大家希望经济能够保持高质量的快速的发展。在这个方面大家都对数据要素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充满了期待。
主持人 沙晨:另外我们看到这次乌镇峰会毕竟是10年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所以新增了三个“首次”,第一个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要往回看回望一下,所以颁发了“10年纪念荣誉”。另外当然在10年的新的起点上要往前看,所以设立了“全球青年领军者计划”,包括第一次颁发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您怎么看在10年这样一个节点上做这样的首次三个“第一次”的设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这三个“第一次”非常有意义。首先我们说互联网这10年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成果非常明显,我们要对其予以充分的尊重,要总结经验,要掌握未来。所以第一个对颁发的相关的荣誉,实际上是对10年成果的一个肯定,同时我们还要展望未来,互联网的未来在于创新,而创新在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充足的年轻一代人才。因此后两个“第一”主要就是针对是互联网年轻一代的发展和互联网创新技术的发展,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期望和期许。
主持人 沙晨:对“全球青年领军者计划”包括“领先科技奖”,其实让我们在这个当中探寻到未来的方向。在这个当中您的敏锐的判断是什么,(对)未来的方向,因为我们知道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排名我们是位列第二,所以在未来的方向当中,您最关注的是什么方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我想互联网发展的成就非常明显的,那么未来发展我想一方面要继续创新发展,特别是网信领域的技术的创新,它带有很大的一个渗透性,它可以整体上引领和带动其他领域各个学科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依法治理。互联网要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之上,我们可以总结这10年发展的成果。这其中我们国家逐步建立了互联网法治体系,使互联网充分体现了对互联网安全,充分体现了对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但是新的风险和隐患也不断产生,所以今后要更加重视创新,更加重视依法治理。
主持人 沙晨:您提到依法治理,包括网络这种数据流动的安全,接下来这个问题可能跟这个有关,因为今年大会的主题当中有三个关键词,一个叫包容,一个叫普惠,还有一个很重要叫有韧性。所以说有韧性的反面是不是我们现在的这种网络治理,包括数据,它还有相当的脆弱性的成分在里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是的,我们首先说包容普惠,因为互联网是全人类知识文明的集大成者,所以说互联网的发展成果要让全人类共同享受它的福祉,无论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是发展阶段,这是包容普惠的含义。而里面另外一个重要的词就是有韧性。有韧性主要是针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互联网不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无序地发展,那么特别是我们要充分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并不是说没有风险挑战,而是我们在面对风险挑战的时候我们能扛得住,我们还能在风险挑战中不断地发展,并不是说以后就没有风险挑战了,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有韧性主要体现这个方面。
主持人 沙晨:另外如果简短地说一说,你看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不光是一个会了,而从去年开始成为一个常设国际组织,一个年会和一个常设国际组织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是这样的,我们说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网络强国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国际话语权要强,而国际话语权要强,就充分突出体现在我们的主张,我们的声音在全球要闻之者众听之者从,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组织,要有自己发声的平台,要能让各个国家汇聚到我们的平台上,共同地议事,共同地讨论。所以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展到10年的时候,那么互联网大会成为一个常设组织,这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 沙晨:其实乌镇的峰会它关于互联网的探讨,很多话题是在常变常新的,比如说每年看到最新的互联网的前沿技术,当然也有一些不变的,比如说我们刚才不断提到的网络安全,在今天人工智能这样一个重大发展机遇的迎来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未知的相当大的潜在的风险,该怎么去面对怎么去应对?
今天下午,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又一成果发布,这就是《发展负责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报告及共识》。共识提出,应积极倡导并稳妥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因此,这也让人工智能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网络安全专家 周鸿祎:大模型它可以成为我们的每个人的帮手。如果不受限制到了坏人手里,它可以变成犯罪分子的利器,可以拿它制作犯罪计划,普通的黑客可能利用它,自己攻击的水平也提升了很多。
实际上,面对这个治理难题,我国一直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同时重视防范风险,制定人工智能监管规则。就在今年7月,我国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全球范围内首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办法。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许可:希望能够“先装刹车再上路”,避免企业和我们技术的发展带来不可控的风险。总体来说,是希望通过一种快速的立法去回应技术和产业的快速迭代,使我们的技术和产业奔跑得更稳健,避免技术的失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发出警告,如果缺乏全球监管,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将大于收益。而中国也一直在积极为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提供解决思路,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信理论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姜淑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还发起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明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不久前,在英国召开的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受到多方关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中强调面向他国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时应尊重他国主权,严格遵守他国法律,接受他国法律管辖;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智能向善”的宗旨,各国尤其是大国对在军事领域研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应该采取慎重负责的态度等等。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信理论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姜淑丽: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中国、美国、欧盟等与会方共同达成《布莱奇利宣言》,表示各方需要共同努力,识别并共同监管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七国集团也就开发先进人工智能系统的行为准则达成一致。
主持人 沙晨:刚才我们看到专家采访的时候,有一句很形象的说法,叫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要“先装刹车再上路”,这个“刹车”跟“油门”的关系该怎么把握,未来怎么保证它不跑偏?我们继续来连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左教授,我们知道今天下午世界互联网大会又有一个成果发布了,发展负责任的生成是人工智能研究报告,包括共识,您怎么看待这份报告?它当中很多关键词,尤其是怎么理解负责任,怎么落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当前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但是人工智能的风险大家都已经有所认识,所以说人工智能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的领域,那么我们中国为主场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不可能不涉及到这个议题,特别是要在这样一个中国的主场上,要提出我们中国对于全球人工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那么这个报告就集中体现了我们的立场和主张。
主持人 沙晨:其实说到中国的这种智慧,包括中国的方案,之前刚才片子里也提到了,中国美国欧盟国家共同发布了一份宣言,也就是《布莱奇里宣言》,是11月初在英国召开的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这份宣言您怎么看它的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这个宣言还是有它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因为各国都在风险的认识上面达成了基本一致,这是很不容易的。想当年网络安全风险刚刚出现的时候,大家哪怕坐到一起,就认为网络安全充满了风险,大家要去共同应对,就这么一个事情,要花了很多年大家才坐到一起。但是这次不一样,人工智能这个问题出现以后,大家迅速地坐到了一起,共同讨论这个问题,而且大家都认识到要对人工智能加强监管,也就是说要使人工智能负责任地发展。所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后续针对于具体的人工智能治理的方案举措,可能各方还有很多要继续讨论的内容,甚至可能还会有博弈。
主持人 沙晨:所以这份宣言标志着一个全球协调合作的比较好的开始,接下来还需要哪些合作,而在当中中国的决策,包括未来要发挥的作用,您是怎么看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是这样的,我们说网络安全它是跨国界的,因为网是跨国界的,所以说风险一定是在网络上跨国界的传播,因此人工智能的安全也好,网络安全也好,它都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个问题上各国一定要携起手来,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要表明一个积极的国际合作的态度,这个是各国都要积极地来遵循的。
主持人 沙晨:尤其是具体到人工智能的领域,你看刚才这个报告当中提到,要确保全生命周期内可控的运行,怎么样做到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是这样的,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从技术来讲,它涉及到很多领域的技术,从产业链从它的应用来讲,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成为木桶的短板,因此要全方位全环节来确保它的安全。刚才您谈到中国在里面的作用,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因为下一步在讨论人工智能治理方案的时候,各国一定会有不同的方案,而这种不同的方案实际上体现了各国对于在网络空间如何共处的一种态度,比如说有的国家它可能就会主张我技术强,那么我要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来巩固我的霸权的地位,但是我们主张人工智能的发展,网络安全发展首先要尊重网络主权,要让互联网发展的成果要造福全人类,要创造安全和平有序的网络空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体现负责任的态度,要团结志同道合的国家,要不断地推动得到共识的人工智能的国际规则的产生和发展。
主持人 沙晨:其实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我们国家的立法进程也在一直往前在推,在这方面您的期待是什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在今年以来,我们国家已经先后发布了多个政策,比如说互联网推荐算法的管理规定,生成人工智能管理的暂行办法,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已经基本上规范了相关的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有整体化的法律体系,所以今年国务院立法计划中就提出了要制定人工智能法的草案,那么我想这个会对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一个规范的作用。
主持人 沙晨:谢谢左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解读,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携手。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