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幕,都是时代的注脚(深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22 04:27:19 来源: sp20241122

  《繁花》剧照。

  《追风者》剧照。

  《城中之城》剧照。   本文配图均由出品方提供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年尚未过半,已有《繁花》《追风者》《城中之城》3部热播剧集涉及金融领域,且将时间轴从上世纪上半叶延伸至当代:《追风者》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借“金融+谍战”的创新表达,回溯历史,坚定赤诚信仰;《繁花》书写20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风起云涌的金融史,演绎改革开放弄潮儿的奋进人生;《城中之城》则聚焦2018年前后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全景式展示银行、证券、信托、投行、房地产业各色人物的命运沉浮,折射时代的潮起潮涌。

  金融题材剧集屡屡“破圈”,离不开其专业性、戏剧性、时代性与可看性的交融,更体现出“人民金融为人民”“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等时代命题。具体而言,这些剧集均辩证地处理好了“竞”“镜”“境”三重关系。

  竞:以戏剧之力演绎金融故事

  影视剧集要让观众沉浸于不同年代的故事,首先需要引人入胜的情节。为何金融题材广受青睐?从叙事手段看,金融故事本就自带高可看性、强戏剧性。股市决断的惊心一跃、攻城略地的人世沉浮,加上金融高手对阵博弈中的明争暗斗,连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足以持续吸引观众注意力。

  《追风者》中的沈图南与魏若来师徒,如何通过一次次抉择终于走到彼此命运的分岔口?《城中之城》里的“白衬衫”怎样一点点变灰,又是谁将走向终局,揭开事实真相?在金融市场“高价”“高压”“高危”的戏剧情境中,对垒双方的竞争、人物之间的竞逐、博弈进程的竞合,被浓缩、交织、放大,让观众通过变幻莫测的剧情,收获审美愉悦和金融认知。

  更重要的“竞”则体现于时代背景。中国现已是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科技赋能、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积极举措,更让金融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驰而不息。但在中国现代金融体系日益成熟的发展道路上,始终伴随着改革与阵痛、经验与总结。如《繁花》中的“宝瀛大战”反映的是1993年轰动全国的“宝延事件”;《追风者》被网友誉为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顽强开展革命斗争的“红色金融党史课”;《城中之城》则聚焦金融反腐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而在这些不同年代的金融故事里,个体的奋斗与成长始终是极为亮眼的一笔。“竞”不仅体现于外在的情节冲突,更是人物内心的写照:一个人若面对难关无法坚毅前行、智勇双全,必然会在大浪淘沙中丧失葆初心、明方向、担重任的自我要求,更不必说金融报国、金融向善的使命情怀。

  镜:以众生之相描摹复杂人性

  如果说“竞”要求的是创作者在专业度、真实感、戏剧性方面的精妙平衡,“镜”考验的则是如何将这份思索向历史延伸、向当下开掘,在观众心中埋下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可能。

  金融业服务各行各业,本就具备见众生百态的基础,金融题材剧经由戏剧性呈现,长于铺陈各种人物关系,描摹多彩时代风貌,编织情节纷繁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剧集并未受限于将笔墨对准职场众生相,还浓墨重彩展现主要人物对自我的剖析、对幽深人性的洞察,也因此为剧集带来更为深刻、广阔的表现空间。

  《繁花》写尽大上海的繁华,却归于“人不响,天晓得”。阿宝为了与雪芝的十年之约,誓成伟业,终成宝总;宝总为老字号品牌“三羊”的发展步步谋划,但逃不开“玲子拿走运气,汪小姐拿走单子,李李拿走至真园的筹码”,终不得不入局股市,与能够搅动市场的“鲶鱼”对垒。所幸最终虽四面楚歌,宝总仍靠底牌做回阿宝,虽然人情还清、商战未败,但他选择孤身离开,再也没有回过黄河路、见过旧相识。

  《城中之城》同样留下“巨响无声”的自我审视式结尾。当赵辉犯下数罪,站上天台准备结束自己的人生,虽有女儿安抚、老友苦劝,但他脸上复杂而怅然的表情,正是心中那面“镜”里的扭曲影像:曾几何时,他竟然变成了自己最厌恶的模样?那件变灰的“白衬衫”,从何时起丧失了初心?剧集对腐败的批判、对人性的洞见,为观众带来启迪与反思。

  境:以自强之心映照信仰之路

  文学、戏剧均是“人学”,关注个体境遇一直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优长。通过《城中之城》,观众是否能实现共情?倘若置身其中,又会做出何种选择?通过《繁花》,观众能否自信地做到情义两全、静待时光见证一切?通过《追风者》,观众能否体会到,坚守信仰的难度其实丝毫不亚于寻觅真相?

  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往往是现实的渐近线。在你我身边,银行信贷、企业债券、股权融资、保险、期货……现代金融促进经济发展、助力百业民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把过去的金融故事讲出彩,是为了把当下的金融事业建设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尤其当下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怎样通过讲好金融故事,传承金融传统,汇聚金融共识,促进金融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影视创作大有可为。如通过《追风者》的讲述,观众形象地理解了既要抓紧“枪杆子”也要抓紧“钱袋子”的理念,剧集还特意展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扁担银行”的由来:由于革命环境艰苦,很多红色金融机构没有固定地址,时常是营业部跟着部队走,连印钞都要在地窖秘密进行。在剧中,随着魏若来抵达中央苏区,投身革命经济工作,剧情迎来了尾声,但中国金融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江西瑞金宣告成立,毛泽民任行长,即如今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中国金融由此历经风雨,在其后的岁月里加速发展,表现出强大生命力。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要通过影视语言再现历史,触达时代的本质。这几部金融题材剧讲述了不同年代的故事,展现了鲜活的众生相,并且用影像勾勒了金融业的发展变迁,预示了金融业的辉煌未来。

  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故事的优质传播,体现着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期待未来,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铭记历史、聚焦当下的行业好剧,不仅为观众带来精彩故事,更为时代书写奋进华章。

  (作者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公室主任)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