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严”字当头: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

发布时间:2024-12-15 08:28:37 来源: sp20241215

  IPO“严”字当头:年内已有55家撤回申请,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

  2024年开年审查“严”字当头,IPO申请频现撤否(含撤回、被否、注册终止,下同)。

  澎湃新闻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已经有55家企业IPO终止,监管执法力度同步加大,2024年开年以来,不仅证券机构迎来严监管,出具33份相关罚单,证监会还查办首例(未获注册前)欺诈发行案件。

  此外,随着IPO全链条收紧,行业受限的企业,纷纷转道北交所、港交所寻求上市机会。

  今年已有55家企业IPO终止

  2月最后一日,3家IPO企业同步撤单。

  2月29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山东华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菱电子”)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原因系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的发行上市审核。与此同时,拟申请北交所上市的安徽商信政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有限公司也选择主动撤回。

  随着3家企业的撤单,今年已经有55家企业IPO终止。澎湃新闻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1月共有35家企业IPO终止,去年1月(正值春节假期)共有25家IPO终止;2月共有20家企业IPO终止,去年同期水平为22家。

  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共有55家企业IPO终止,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7家企业IPO终止数量略有升高。不过,1月及2月单月撤否情况并未超过2023年高峰数值。2023年的3月与12月,共有37家、50家企业撤否。

  实际上,澎湃新闻注意到,2022年开始,IPO撤否情况量持续走高,共有257家企业IPO终止。2023年,市场震荡之下,IPO全链条收紧,撤否情况更为突出,全年高达262家企业IPO终止,撤否数量也创下近十年以来最大撤回潮。

  监管2个月内开出33张罚单

  2023年年初,全面注册制落地后,虽然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但审核把关和法治约束也更加严格。尤其是2024年以来,不仅证券机构迎来严监管,证监会还查办首例(未获注册前)欺诈发行案件。

  根据澎湃新闻统计,2024年以来,就IPO发行保荐业务,证监会及三大交易所合计对券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出33张罚单。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在2024年开年首周开出了19份罚单,涉及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芯天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IPO项目,且多数被抽中现场检查或者现场督导后撤回。

  此外,2月9日,证监会通报了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尔芯”)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其中,思尔芯被处以400万元罚款,时任高管被处以10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对IPO审核从严进行表态。

  1月19日,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表示,要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

  1月25日至26日,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压实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坚持“申报即担责”,对“带病闯关”的,严肃核查、严厉惩治。

  2月4日,证监会官网刊发《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一文,强调贯彻“申报即担责”理念,“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

  2月23日,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在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表态。他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我们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我们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严伯进称。

  多家企业改道北交所、港股

  除了带病闯关导致IPO撤否外,部分企业因为行业受限不在鼓励上市范围内以及其他原因而撤回。其中,澎湃新闻通过大智慧VIP及Wind数据梳理发现,2023年,共有40家“衣食住行”、38家医药企业IPO密集折戟在2023年。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些受限企业,将IPO的目光转向北交所、港交所。

  2024年2月1日,沪市主板IPO失利的老娘舅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老娘舅”,874418.NQ)在新三板正式挂牌,随后向证监局报送了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同样在2月,江苏特味浓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海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五峰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爱得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祺龙海洋石油钢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北交所直联审核。

  有投资机构人士向澎湃新闻坦言,他们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密切关注北交所,甚至与券商的保荐业务部门合作,引导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我们会把早期基金投资的项目推动上北交所,单笔投资规模在一两千万的项目,很容易在北交所退出来。”

  无锡新尚资本的投资人也向澎湃新闻说道,北交所对体量较小的公司相对友好,他们优先推动几十亿元估值的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出于上市的压力,很多企业家还是会选择便利的通道去走。我们投了一些企业也在往北交所报,目前北交所流动性也挺不错。”另一位业内人士也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鼓励企业能上尽快上,不过核心还是看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

  天启资本董事长王静远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其他板块上市大门虚掩的情况下,要抓住北交所机遇。至于有人士担心估值和流动性,他认为:“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取决于资产的质量,北交所在优质资产足够多的情况下,流动性不会差。”

  除北交所外,港交所也是行业受限的企业上市目标地之一。2022年,曾谋求在A股主板上市的新茶饮龙头——蜜雪冰城,在全面注册制落地后并未实现平移。2024年1月,蜜雪冰城也正式向港股递交了招股书。此外,北京华昊中天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派格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均在2023年折戟科创板,如今已有两家企业在今年选择转战港交所。

  澎湃新闻记者 戚夜云 【编辑: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