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将取代医生?香港公布AI医疗技术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5-01-02 02:30:50 来源: sp20250102

   中新社 香港3月29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论坛于28日至29日在香港举办。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院AI中心”)与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实验室“HK MedTech Hub”首次公开展示了3项人工智能(AI)医疗技术成果。

  据了解,论坛上展示的3项成果分别为GI-SoftTech、ESSENCE微创手术触觉反馈技术、以及外科手术规划软件EpiNav。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GI-SoftTech是一系列配备了AI的软体内窥镜机器人系统,它的结构柔韧和驱动技术高级,可以很好适应复杂的人体结构,并且能够在大幅提升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医生操作难度,实现内镜检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另外,ESSENCE微创手术触觉反馈技术首次实现了人手级的触觉感知能力,开启了微创手术精准触觉感知时代。至于外科手术规划软件EpiNav,则是结合CARES Copilot手术大模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为医生提供最佳的手术规划方案,并通过智能的人机交互大幅减少医生手术规划的时间。

  联合实验室联席主任Ourselin表示,此次在软体机器人内窥镜、微创手术用触觉感测以及手术大模型与手术规划整合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让他感到兴奋。“HK Medtech Hub在加速机器人手术和用于手术的AI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在连续两日的论坛活动中,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专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就通过尖端科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效率,以及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等话题分享看法。

  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院AI中心执行主任刘宏斌讲解了AI如何增强柔性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他首先介绍了与香港中文大学神经外科陈达明教授团队联合研发的MicroNeuro微创颅内手术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针对脑部微创手术,可在几乎不伤害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稳、准、可见的智能化微创手术。2022年该机器人的主要功能研发成功,并在香港成功开展首例深位颅内活检手术尸体实验。

  刘宏斌补充提到,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院AI中心今年又研发了多模态手术大模型CARES Copilot,该系统能够与智能医疗设备高度集成,并可快速精确地提取手术教材、专家指南、医学论文等专业文档的信息,并保持高达95%的准确率,就像手术导航一样,为医生提供实时解剖定位信息,并辅助前线医护面对突发状况。而未来,更可指挥智能医疗机器人执行如肺癌等复杂手术。

  刘宏斌表示,多模态手术大模型CARES Copilot与集成了现实增强及导航技术的微创脑手术机器人MicroNeuro已在神经外科手术和气管介入手术中成功开展了临床试验与应用,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他指出,多模态感知、数字孪生系统及手术大模型将是下一代智能手术机器人的3项代表性核心技术。

  威尔斯亲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陈达明则讲解了神经外科无人手术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手术机械人技术迅速发展,人工智能也已经融入医疗应用。“从前科幻小说中的电脑取代人脑运算已成为现实,未来,仿生智能手术机械人取代手术医生也不再是天方夜谭。”(完)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