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4 04:31:54 来源: sp20241214
【文化评析】高校博物馆值得被更多“看见”
据报道,首届南京高校“博物馆”联展暨大学新生“第一课”活动日前启动。活动期间,南京各高校博物馆、校史馆、纪念馆、标本馆等将面向大学新生集体开放,组织百场线下活动,展示数十万件藏品。
据统计,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教育体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这股热潮也带动高校博物馆进入公众视野。
虽然身在象牙塔,但要论展品的质量、展览的水准,高校博物馆并不比一般的博物馆逊色。不仅如此,因为依托大学,高校博物馆大多独具特色和优势,也凝结着学校的人文精神与情怀。就拿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来说,该馆展有清朝时期的前装滑膛炮、二战时期的“喀秋莎”火箭炮、我国自主研制的78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等100多门火炮,展品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专业性很强。再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的南航御风园展示了各种酷炫的飞行器,其中包括新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型飞机“初教-5”,生动勾勒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可见,高校博物馆完全可以立足自身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小而精”“小而专”的特点,进一步挖掘利用好馆藏资源,吸引更多人走进其中,丰富公众的文旅选择,同时更好承担起高校和校内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博物馆一票难求”的话题屡成新闻热点,背后是一些热门博物馆景点接待能力趋近饱和的现实。对此,多地博物馆尝试延长开放时间,举办夜场活动,以更好满足公众期待和需求,从结果来看,确实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这也启示我们,如果高校博物馆进一步扩大向公众开放,那么意味着公众多了文博参观的新选择,将在事实上起到分流观众的效果。如此,不仅能提升公众文博游览体验,还将助力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拉动城市文旅发展。
高校博物馆值得被更多“看见”,且大有可为。眼下的关键是,要让它们尽快“走出深闺”。有不少人担心,高校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并且大多数高校博物馆存在人手不足、资金匮乏等问题,如果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后人流猛增,那么现有的工作人员能不能维持好秩序?众多游客的到来又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这些顾虑不无道理,也因此需要各方碰撞思想,协同解决。
据媒体报道,在南京高校“博物馆”联展活动启动的同时,南京67个高校博物馆所在的26所高校联合发起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未来联盟将进一步组织面向师生及公众的博物馆开放活动,集结各校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举办主题鲜明的展览,让更多高校博物馆的珍贵藏品、研究成果与公众见面,推动高校博物馆常态化开放。这一尝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其他高校博物馆不妨加强合作、互通有无,汇聚集体智慧,寻找“破圈”路径。我们期待,更多有特色的高校博物馆进入公众视野,为“文博热”再添一把火。
(作者:金宇,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12日 02版)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