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8:03:13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北京4月1日电 (陈建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要互相结合,除了读书,我们也要主动走进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风俗文化,才能拓宽眼界、走得更远。”香港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学生康晋诚在北京参加一场研学活动时如是表示。
由招商局集团主办的“华夏博览看今朝”文化研学活动,3月29日至4月1日在北京举行。连日来,包括康晋诚在内40名来自香港汉华中学、优才(杨殷有娣)书院等16所学校的师生,前往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老舍纪念馆、故宫、南锣鼓巷等地研学交流,体验北京民俗风情,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一座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的大型文学博物馆。香港师生来到文学馆,通过手稿、书信、图书等各式藏品,详细了解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
3月30日,香港师生在北京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陈建新 摄“巴金先生的手稿很像书法作品!”就读于香港汉华中学的杨之然,被作家们的珍贵手稿所吸引。她告诉 中新社 记者,自己在学校修读了中国文学课程,今次参观不仅了解到更多现当代作家及其作品,对其生活背景、生活习惯等也有了更多认识。她希望自己未来也可以像前辈一样,“我手写我心”。
位于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纪念馆,是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工作、生活了16年的地方。研学团一行在此了解了老舍的生平事迹与创作历程。
在老舍茶馆,香港师生观看了木偶剧、京剧、杂技、川剧变脸等传统表演艺术。此前只在课本上了解过京剧的康晋诚说,“视觉和听觉体验让人震撼”。同样来自优才(杨殷有娣)书院的学生杨嘉晴则对变脸感兴趣,她计划返回香港后,进一步了解变脸背后的原理。
同行的香港香岛中学教师张乐彤表示,学生们透过研学活动,可以了解到书本背后更多的人文知识,对内地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进步有新的认知;与在京求学的香港师兄师姐交流,亦能为学生今后求学工作提供更多参考。“希望同学们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也能思考未来可以如何回馈社会、贡献国家。”(完)
【编辑:付子豪】